化工產品進出口要算大賬
2010-1-2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聚酯 工程塑料 出口 精細化工
在我國出口換匯能力低,而資源意識也缺乏的情況下,出口被包括企業在內的各方看起來都是一件光彩的事,不僅打開了產品銷售市場,還能換取外匯。但實際上,從全局來講,進出口也要算大賬,既不要盲目進口,也不要過度依賴出口資源性產品換匯,這樣才有利于整個化工行業轉變發展方式。
江蘇一家化企老總反映,產能過剩導致我國黃磷及其下游產品長期不能物有所值,戰略性資源的價值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上很難體現。由于涉嫌低價銷售,近年來國內資源性產品出口所惹的貿易摩擦不斷。去年11月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步裁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焦磷酸鉀、磷酸二氫鉀和磷酸氫二鉀征收“雙反”關稅。實際上,我國還是一個鉀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家,每年都要從約旦、俄羅斯等國進口大量的鉀資源。可見,廉價出口稀缺資源卻招致貿易制裁,真是得不償失。
化工產品進口同樣有一個需要權衡利弊的問題。一些技術含量、性能指標要求較高的產品,國內不能生產,企業卻不下大力氣進行研發,而是長期依賴進口。此外,有人希望從國外進口廢舊輪胎,認為此舉可以彌補我國橡膠的不足,而很多橡膠專家卻堅決反對,指出廢舊輪胎是成分非常復雜的高聚物,將其分解變成可利用的原料還沒有成熟的技術,進口就是國外的污染轉移。
總體來看,由于我國化工行業的發展長期以來過于粗放,一些高耗能的初級化工品產能嚴重過剩,出口以這類產品居多。而位居化工業高端的精細化工卻發展緩慢,產品無法滿足國內需求,大量進口,如硅酸鋁、碳酸鈣、有機硅、聚酯和工程塑料等各種化工新材料,以及新型農藥和精細磷化工產品等。
世界經濟一體化使我國化工行業已經離不開內外貿易,但進什么、不進什么,出什么、不出什么,卻要從全局考慮。也就是說,不能光算本企業的小賬,而要放眼國家和整個行業的全局來算大賬。否則,還走低級產品出口、高端產品進口的老路,整個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就很難實現。
從國家層面來說,要扭轉這種局面,需要調整進出口政策,比如對資源稀缺、生產中高能耗的產品,提高其出口關稅,使其出口無利可圖。而對污染環境的進口產品,則禁止其進口。對化工企業來說,一方面要理解國家宏觀調控的初衷,另一方面則要調整產品結構,大力提高產品的專用化和精細化率,以此占領國際市場。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