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09年的艱難時光后,化工公司都在期待2010年迎來一個好年景。對此,全球著名咨詢企業理特管理顧問有限公司(Arthur D. Little)化工分析專家安迪·德瓦羅斯克認為,不同的終端市場及各地區的實際需求情況可能與人們的設想有很大差異,化工公司對此應予以足夠重視。
德瓦羅斯克指出,對多數化工公司而言,2009年即使不是歷史上最差的一年,也是記憶中最困難的一年。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蔓延,化工公司在去年經歷了一系列的挑戰。2009年初,受兩個重要終端市場建筑和汽車業衰退影響,多數化工產品的需求降至5年來的最低水平。
2008年底至2009年初各行業普遍采取的去庫存化措施,使需求萎縮的狀況進一步惡化。伴隨著經濟的衰退,企業一方面快速削減庫存,另一方面靜待原料價格進一步下跌。產品價格和銷量同時大幅下跌嚴重影響了企業收益。2009年首季,所有化工公司都遇到了資金方面的困難,那些處于高杠桿財務狀態的公司甚至面臨生死大考。一些大型化工公司及其主要用戶經營難以為繼,汽車業巨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克萊斯勒汽車公司于去年申請了破產保護,還有許多公司也處在破產邊緣,下游產業鏈上眾多的小企業干脆停業了事。
隨著商品價格的趨穩,2009年第二季度起企業逐漸停止大規模去庫存行動,并開始適度補充庫存,從而刺激需求回升。德瓦羅斯克認為,2009年全球經濟已經觸底,各機構的報告和年終預測都指出,全球經濟呈現復蘇跡象,各行各業重建庫存將促使2010年化學品需求增長。
終端需求分為四類
德瓦羅斯克指出,2010年中東、亞洲等地石化產品產能的增長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全球產能過剩。對化工行業而言,2010年并不是所有化學品的需求都會增長,因為終端市場表現各異。
按照在此次經濟衰退中的不同表現,他把相關行業分為幾類:一是受經濟衰退影響不大的行業,如醫藥和食品行業,這類市場需求一直比較旺盛,因而服務于這兩個行業的醫藥中間體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也將繼續保持增勢;二是標準型行業,它們在此次經濟衰退中較早走出谷底,并隨著企業重建庫存需求已恢復,如半導體和石油產品等;三是新常態行業,即先經歷了大的調整,之后預計將恢復增長的行業,如汽車業和建筑業;四是具有復蘇潛力的行業,即近期剛見底、2010年重建庫存時需求將恢復的行業,如耐用消費品、計算機、電子儀器設備及服飾行業等。其中,具有復蘇潛力的第四種行業在2010年存在較大變數,它們或者轉變為標準型行業,或者轉變為新常態行業。
同樣,2010年各地區的化學品需求狀況也有較大差異。過去10年間,中國市場乙烯年均需求增長速度在10%以上,而在發達地區,需求增長速度不到2%。2009年由于發達國家比新興經濟體受危機的沖擊更大,這將使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增長速度差異進一步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