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對中國90%以上的出口產品實行零關稅,憑借地理優勢和產業互補,川企成為最大受益者
新年剛過兩天,四川柯因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文彬就異常忙碌,因為東盟零關稅時代的到來,他已經開始修改市場計劃了,因為公司出口的塑料薄膜正好可享受“零關稅”待遇。“東盟還可以成為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跳板,”葉文彬笑著說,通過東盟出口,可降低7%的關稅成本。所以,他們公司與東盟客戶合作有了新的思路,部分原材料在東盟國家進行初加工,再進口回中國二次加工,最后返回東盟國家加工,取得當地原產地證書,賣給歐盟客商。
今年1月1日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中國與東盟之間約7000種產品,享受零關稅待遇。全球僅次于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第三大板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創造出一個擁有19億消費者、近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面對如此重大的機遇,四川諸多產業都將迎來新的增長極。
零關稅利好:10+1>11
葉文彬介紹,由于產品取消關稅,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的客戶對公司加大了下單量。另外,東盟還可成為公司出口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跳板。他們的產品7成出口歐盟,因此,通過東盟出口,可降低7%的關稅成本,預計今年該公司對歐盟的出口總額將從2009年的幾十萬美元提高到300萬美元左右。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我國對東盟平均關稅將降至0.1%,東盟6個老成員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文萊)對我國平均關稅降至0.6%,東盟4個新成員國(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將在2015年對90%的中國產品實現“零關稅”。
同樣,東盟將對中國90%以上的產品實行零關稅。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任一國設廠,其產品可銷往無關稅的其他10個國家。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常務秘書長許寧寧說,中國企業在東盟投資生產的產品還可享受東盟與其他國家的自由貿易區優惠關稅待遇,從而實現10+1>11。
零關稅的誘惑是極其巨大的,加上東盟的勞動力市場比國內低3/5,土地便宜,工業生產能力相對低一些,地理位置上有便利優勢,并且有一些共同的產業鏈,各種有利條件構建了東盟的眾多優勢。
三大行業迎來商機
翻譯業:經貿與人員往來愈加頻繁
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啟動,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四川與東盟國家間的經貿與人員往來將更加頻繁。
“最近來咨詢泰語、越南語的明顯增多了。”成都法亞小語種外語培訓學校市場部負責人楊冬最近正在考察市場,準備增設泰語、越南語的班。2009年,楊冬發現咨詢泰國語、越南語的人多了起來。“隨著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往來越來越多,這些國家的語言培訓熱起來也是大勢所趨。”四川新新翻譯公司的負責人鄒麗蓉說,“最初我們只發展英語翻譯業務,前幾年招聘了幾名東盟國家語種的兼職翻譯,現在要物色更多的東盟國家語種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