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開展萬噸級甘薯燃料乙醇示范
2010-1-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乙醇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負責人上周現場考察了該所在成都的萬噸級甘薯燃料乙醇產業化示范項目。該項目至今已完成5批次鮮薯的燃料乙醇發酵試驗,各項指標均遠遠高于現有生產水平。
項目組建成了新型高效高傳質發酵反應器,并對配套設施和操作流程進行了摸索和優化。進入實質性生產階段后,科研人員利用前期篩選出的高效、高濃度乙醇發酵菌株,通過液化、降黏等預處理,再配合開發的高效液化糖化酶系,經過同步發酵,成功實現了將該工藝放大到年產萬噸級規模的示范線上。這項高效轉化技術工藝的開發能有效降低發酵醪的黏度,極大地提高鮮薯乙醇的發酵水平,加快發酵速度,提高乙醇生產能力。同時,由于發酵后蒸餾過程的能耗占總能耗的60%,僅相當于所產燃料乙醇熱值的一半。
目前,我國甘薯燃料乙醇產業的技術水平很低,以鮮薯為原料生產的乙醇濃度僅能達到5%~6%,發酵時間長達60小時以上,其中原料含水量大和黏度大是影響乙醇發酵效率速度和限制整個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本著追求能源凈產出最大化的原則,高濃度發酵是必然趨勢。成都生物所開發出的新工藝實現了鮮薯燃料乙醇的高濃度發酵,能降低15%的總能量消耗,將提升整個燃料乙醇產業的技術水平,具有非常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