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近日表示:“兩份《指導意見》是對《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配套解讀,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目的和宗旨就是要推進石化產業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據透露, 協會還將進一步組織好石化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的實施,大力扶持功能復合材料、生物化工等新興產業發展,培育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協會還將進一步組織好石化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的實施,大力扶持功能復合材料、生物化工等新興產業發展,培育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構調整是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當前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已進入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要特征的快速發展時期,目前我國石油和化工產業的經濟總僅次于美國,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主要產品生產能力大幅增長,化肥、農藥、純堿、燒堿、染料等傳統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乙烯、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緊缺產品的自給率也有很大提升。
雖然我國已經是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但產業的總體水平和競爭力卻仍待提高。多年來以規模擴張為主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造成行業經濟增長的總體質量不高、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不扎實。經過多年累積,行業內部不少深層次矛盾開始顯現,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進一步顯露出來。
目前,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是產品結構的不合理。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而高端產品供應不足,又需高價進口。其次,資源短缺正越來越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石油、天然橡膠、硫磺、鉀肥等對外依存度都在50%以上。第三,環保壓力成為行業面臨的又一突出難題。石化工業是污染物排放大戶,廢水、廢氣、廢固分別居全國工業行業第1位、第4位和第5位,氨氮化合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也均位于工業生產行業前列。
此外,行業企業總體規模小、數量多、布局分散,導致行業競爭力不強。而行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行業發展缺乏新的增長點,也是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重要原因。
大而不強是我國石化產業的現狀,正因如此,只有在產業、產品和企業組織結構方面進行比較大的調整,石化產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已無法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轉變增長方式、走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這是石化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制定兩個《指導意見》的初衷。
結構調整是產業升級的現實需要
在2008年下半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進入景氣周期的下行時期,國內石化產業也受到嚴重沖擊。
但在行業整體受到沖擊的情況下,高端產品所受沖擊比低端初級產品小得多。只有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高端產品比重,才能提升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是今年出臺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重要指導思想。不少地區為落實規劃的要求,也制定了本地區的石化產業振興規劃。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掌握的情況來看,目前一些地區盲目、重復建設的現象仍然存在,我國磷肥產能過剩約40%,但今年前8個月磷肥的投資同比增長85.4%,這表明結構不合理的狀況還需進一步整治,產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