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在經開區舉辦的長春生物質纖維及原料基地發展戰略座談會上,專家學者們為生物質纖維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生物質”能否成為替代石油的可再生、可降解的新型化纖原料?“生物質纖維”產業發展的可行性如何?14日,在經開區舉辦的長春生物質纖維及原料基地發展戰略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達成一致意見。
季國標、郁銘芳、周翔、孫晉良、蔣士成、姚穆、向仲懷等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家發改委產業司、科技部高新司、工信部消費品司、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化纖協會、中國紡織科學院、清華大學等單位專家及企業代表,在此次會議上通過對生物質替代石油作為新型化纖原料可行性、生物質纖維及原料基地發展、生物質纖維工程化的關鍵技術等的深入研討,為長春市和經開區發展生物質纖維產業提供參考意見。
生物質纖維產業 前景廣闊
“生物質纖維”將成為未來紡織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這是與會專家一致意見。
專家表示,由于全球石油資源日趨匱乏,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化纖生產國,化學纖維的產量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必須有相應的替代資源以滿足生產發展和消費增長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能替代石油的可再生、可降解的新型化纖原料的經濟性日益顯現,以生物質工程技術為核心的綠色纖維及材料的快速發展,將成為引領化纖工業發展的新潮流。
專家指出,“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是緊密結合國家戰略目標,符合國家中長期發展需求的一項重大課題,將成為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紡織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專家建議,“生物質纖維”研究應注重產學研結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大成在生物質纖維加工技術上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要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從產品原料、開發和利用上進行全面規劃,比如可以將玉米芯作為生物質纖維的加工原料,對玉米進行綜合利用。
經開區生物產業 資源豐富
發展生物質纖維產業,經開區優勢明顯。在這方面,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
據介紹,生物質纖維是經開區生物產業園區著力打造的化工醇下游聚酯和不飽和樹脂兩大產業鏈之一。經開區發展生物質纖維擁有四大優勢:
——具有充足的性能優異的植物基乙二醇原料。園區核心企業大成集團通過自主創新,成功開發出以玉米、薯類、秸稈等可再生植物資源為原料,代替石油,生產化工醇產品。2004年建成了2萬噸的中試廠;2007年建成了世界首座也是唯一一座年產20萬噸的大規模生產廠,2008年10月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全面驗收。100萬噸化工醇項目一期淀粉糖項目已于今年5月投產,化工醇生產線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土建并進行設備安裝,2011年9月底前投產,形成年產80萬噸化工醇生產能力。屆時,年可提供植物基乙二醇30萬噸。將來,還將根據下游產業發展,不斷擴大生產規模。
——具有聚乳酸前沿技術。長春應化所在聚乳酸方面的研究開發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已有8項聚乳酸發明專利,另有8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當中,其研究成果在海正集團5000噸/年生產線運行3年,效果良好。
——具有一定的配套原料保障。位于吉林市的吉化集團正在建設1000萬噸煉油基地和100萬噸乙烯基地,發展基本有機原料、有機化工原料,化工原料品類齊全。位于大連市的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年產120萬噸PTA項目于2009年投產,遼陽石化也在擴建PTA項目。
——具有較大的市場容量。長春處于哈大經濟帶軸心,還是東北亞地理幾何中心,以長春市為核心構成的長吉圖經濟區,西望蒙俄、東瞰日韓朝,連接東起圖們江口,貫穿中國東北、蒙古、俄羅斯,西至荷蘭鹿特丹,構筑起一條新的歐亞大陸橋,是企業開拓東北亞市場、進行產業轉移和企業擴張的首選之地。
千億級生化基地 雛形已現
市長助理、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吳德金對今后經開區生物化工產業發展充滿信心,他說,此次座談會使經開區對生物質纖維產業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和整個產業情況有了深入的了解。生物產業是當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先導性的產業之一,未來幾年,長春經開區將立足本地生物資源、生物產業、人才和技術等優勢,圍繞長春大成集團產業鏈,打造一批生物化工骨干企業,逐步完善長春經開區生物產業體系,提升產業能級,擴大產業規模,著力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經開區的支柱產業,將長春經開區生物產業園區建成集成度高、核心競爭力強、與國際接軌的生物產業基地。
經開區計劃利用8~10年時間,以玉米、玉米秸稈、玉米芯等優勢資源為主要原料,以植物化工醇項目為核心,以生物制造、生物農業、生物環保、生物醫藥、生物能源為主要發展方向,重點發展大成植物化工醇和下游的生物聚酯、生物塑料、生物化學品及相關配套產業、打通植物化工醇與汽車、軌道客車、石油化工等傳統產業的通道,延伸產業鏈條,完善產業配套,形成產業集群,構筑生物產業專業化分工和產業化配套的格局,最終達到年加工玉米、玉米秸稈等生物質原料1000萬噸、工業產值達千億元的全球最大生物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