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性的熱塑彈性體(TPE)市場正在經歷一場重大的格局變動。
“市場中心向亞洲轉移是當前環境下熱塑彈性體格局變化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市場分析專家BobEller在由塑料工程師協會9月14日—15日在阿克倫舉辦的一場工業大會TPETopcon上說道。
而后,Eller的推測并沒有就此停止。
“有些亞洲的熱塑彈性體市場的成熟度已相當接近西方市場,”他補充說,“并且他們著眼于商品價格和縮減的定制計劃這些因素,就為一些較小規模的公司打開了市場,也給既往的熱塑彈性體的價格帶來了巨大挑戰”。
“我們還看到了成品與特種熱塑彈性體正在分裂,這就意味著給那些想要定制合適級別的TPE混合生產商帶來了大好的機會,他們可以瞄準具有更高價值的產品,如氣囊們。”
Eller的分析可能對北美熱塑彈性體生產商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他們早已將他們的產品作為額外的特種材料,遠遠驅除于商品領域了。
從一個更加積極的方面來看,位于阿克倫的RobertEllerAssociates公司的擁有者Eller為世界性的熱塑彈性體指出了眾多的發展機遇。例如,對于汽車領域,在中國每輛車只使用4.4磅的熱塑性硫化膠,在印度則更低,每輛車只有3.3磅,而全球平均值為5.7磅。因此,就為TPV和其他類型的熱塑彈性體帶來了新的市場,包括擋風封條、軟管、皮帶、彈性纖維和薄膜都可以涉足。
“我們已經看到了更高性能的(熱塑聚氨酯)演示,”Eller說。“以及一個(苯乙烯類嵌段共聚物)化學過程與工藝技術的范圍擴大,通過這些加工工藝,可以生產出軟/硬組合和泡沫/實心的配置。
Eller說,展望未來,新的亞洲熱塑彈性體復合生產商可能比西方競爭者更具挑戰力,盡管西方的公司已經有了寶貴的汽車生產的認證。機動車市場仍舊占據著熱塑彈性體35%—40%的市場份額。雖然美國汽車市場對熱塑彈性體的需求正在改善,但是世界其他地區的汽車市場正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增長前景。
西方的企業要想進入亞洲的市場需要有特有的專業賣點,而不是大量的產品供應。全球熱塑彈性體的生命周期曲線正在發生改變,這將會是一個更高,更多樣化,并配有較多的復合生產商競爭的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