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0年10月13日,歐盟反傾銷委員會發布公告,將對中國產聚酯高強力紗、PET塑料和三聚氰胺三種產品實施反傾銷制裁。
而據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中國已經共遭遇來自17個國家(地區)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48起,總涉案金額64.8億美元。
2009年,中國出口產品共遭受116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金額約127億美元。針對中國的貿易戰正愈演愈烈。其中,石油和化工行業尤須警惕。
企業應該積極應訴
2005年以來,歐盟一直是中國聚酯高強力紗的主要出口地區。聚酯高強力紗用途廣泛,普遍用于輪胎加固、織布、傳送帶和安全帶等領域。從2005年至今,我國出口歐盟成員國的數量從14個已經上升到23個,出口歐盟市場的金額占我國出口市場比重已經由2005年的27.52%上升到2009年的41.60%。
在此次聚酯高強力紗反傾銷終裁中,歐盟對該產品的進口稅率統一調高到了14.3%。但在從2009年開始就積極應訴的10家企業中,大部分應訴企業稅率調低至5%左右。中國浙江海利得公司(002206.SZ)滿足歐盟反傾銷法規定的企業市場經濟待遇五條標準,被給予市場經濟待遇并計算反傾銷稅率為零;浙江古纖道等4家企業獲單獨審查,其中杭州華春化纖公司反傾銷稅率為零。
這樣的結果間接使海利得在以后對歐盟的出口具有了國內其他企業所不具有的相對優勢。
“但也要看到,在這個涉案金額達1.2億美元的反傾銷調查中,僅有10家企業進行應訴,更多企業的不作為使得整體行業在對歐出口中不再具備較大的價格優勢!币晃恢袊徔椆I協會的專家指出。
本次受到反傾銷制裁的另一項產品PET塑料同樣如此。PET塑料主要用于生產塑料飲料瓶,對于該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最開始可追溯到2003年5月22日。2005年,歐盟確定對輸歐PET塑料從量征收反傾銷稅184歐元/噸。在該項反傾銷稅持續征收的5年間,中國沒有企業進行抗辯,而是直接將銷售陣線撤退回國內。如今,這項反傾銷稅將直接延續至下一個5年。隨著歐洲PET回收業的復蘇,中國企業獲得的貿易機會變得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