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原油節節攀高,上海燃料油期貨窮追不舍,主力1103合約創下5157元/噸,一度刷新近兩年高點。原油在滿溢的資金及疲軟美元雙桿撬動下難改上行之勢,供需面又現利好,可謂高位蓄勢待漲;國內“柴油荒”推波助瀾,燃料油供需格局持續改善,燃料油期貨正在高處“筑墻”,有望更上一城。
原油蓄勢再度掀漲
量化寬松政策下的泛濫資金,以及陷入弱勢泥潭的美元,仍將是原油上漲的兩大主力。本月4日,美聯儲宣布發起第二輪的定量寬松貨幣政策以提振仍顯疲軟的美國經濟。美聯儲表示,將在未來8個月內購買6000億美元美國國債,這一規模高于市場普遍預期。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員表示,為了使美國經濟增長保持正值并避免通貨緊縮,美聯儲可能啟動第三輪定量寬松政策。可見,未來資金泛濫的局面可能愈演愈烈,仍將成為原油沖高的動力。同時,雖然歐洲主權債務問題重新浮出水面,市場也因此出現了“美元反彈論”,但是,在歐洲主權債務未升級之前,其市場影響力將不及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力,所以,出于投資者風險偏好,美元反彈空間有限,預計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在中短期內將維持疲勢,或繼續為原油鋪就上行之路。
除此之外,原油基本面有所好轉。首先,原油供大于求的局面有所緩解。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近表示不打算額外擴增產能,在12月會議上或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必要調整現行政策。而美國能源情報署(EIA)日前預期非石油輸出國組織2011年日產量下降25萬桶至平均5122萬桶,較上個月預估值低逾1萬桶。需求增長卻顯強勁,冬季臨近,取暖油需求逐漸升溫。OPEC預計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增加100萬桶,為去年預測的兩倍多。EIA認為全球原油需求持續強勁,上調2011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增長至144萬桶/天。
其次,油品庫存再度下滑。美國石油協會(API)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5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740萬桶,餾分油庫存減少400萬桶,汽油庫存減少340萬桶,庫欣原油庫存則減少95.2萬桶。油品庫存持續下降,且降幅大超預期,將提振原油市場。
滬油有望水漲船高
雖然亞洲地區船用燃料油消費量仍低于平均水平,但是由于供應減少、庫存下降,加上成本支撐,后市仍將持堅。新加坡官方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當周,新加坡陸上燃料油庫存下降78萬桶至2050.9萬桶,位于自9月22日以來的最低水平。另外,11月份來自西方的燃料油套利船貨供應預計將減少至310-320萬噸。在冬季燃料油需求有望增加的同時,未來幾周內來自西方的燃料油套利船貨供應量也可能減少,新加坡燃料油庫存或將進一步下降。因此,未來亞洲燃料油供需面將逐漸回暖。
除了外盤的強勢拉動,燃料油更有國內市場的大力支撐。當前國內正值捕魚、秋收時期等用油高峰階段,對船用燃料油的需求增加。更值得關注的是當前的“柴油荒”現象。煉廠裝置檢修、季節性用油高峰及“突擊式限電”等因素造成柴油供不應求局面,至少給國內燃料油市場帶來以下影響:第一,船用內燃機燃料油是由直餾重油和一定比例的柴油混合而成,柴油價格上漲導致混調成本高企;第二,有關數據顯示,山東地煉總計原油加工產能是5600萬噸左右,但能分配到的原油配額只有200萬噸左右,由于分配到的原油份額少,這些煉廠只能采購燃料油來產柴油;第三,柴油與燃料油產量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各煉廠開足馬力生產柴油,將導致燃料油產量的減少。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產能在近期幾乎到達極限,中石油預計其11月的每日原油生產量將比10月提高1萬噸,增幅6.3%,但10月、11月期間10%左右的增產,加上地煉和其他渠道的柴油供應不足,柴油產量不可能在短期內有大幅提高,更難以填補市場突然爆發的需求。因此,“柴油荒”將繼續為滬油上行增添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