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息 支撐化工產品循環共生產業群
2010-11-1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聚苯 塑料泡沫
生產瓊脂的江蘺菜渣、包裝盒的塑料泡沫……這些曾讓人頭疼的垃圾,在泉港海絲堡節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卻成了其降低成本、開發新品、拓展市場的“金剛鉆”。奧秘何在?
該公司與國內三家節能建材研究所合作,利用江蘺菜渣、泡沫塑料板等當地工業廢料,自主研發了玻化微珠保溫漿料、膠粉聚苯顆粒保溫漿料等新型墻體保溫產品,每噸產品成本節省約1000多元。
“由于產品隔熱性能好、抗風性強,且沒有毒性,適合華東地區夏熱冬冷、臺風多的氣候特點,很快就被當地建材市場接受,還被列入全國建筑節能推薦產品項目。”海絲堡公司總工程師陳賢明說,公司將繼續利用本地其他工業廢料,合作研發適合本地的新型節能建材。
泉港區科技局工作人員連聰明表示,作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泉港不只循環利用廢料余能開發新產品,而是通過科技創新、政策杠桿等手段,鼓勵石化、電力等重點行業技改,加快企業、產品、園區和產業等各個層面的循環。
在循環工業鏈和共生產業群模式的帶動下,區內產業鏈由“資源—產品—廢棄物”直線流程,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封閉式流程,實現“榨干吸盡”——南埔電廠燃煤發電產生的煤灰經過勵源公司加工,生產蒸壓磚、年可創利1700多萬元;發電產生余熱,為聯合石化、氯堿公司等區內其他石化企業提供蒸汽,每年可節約標煤近5噸;
氯堿公司利用電石廢渣開發環氧丙烷的原料,年可獲利1000多萬元;而嘉盛公司從氯堿公司、南埔火電廠購買電石渣、粉煤渣等,建成年產100萬噸水泥的新項目……
吳太平告訴記者,區科技局將在節能減排重點領域狠抓技術突破,組織實施“可持續發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力爭突破10項“三廢”污染減排共性技術、關鍵技術與產品,積極開發資源再利用的科技項目,大力推動污染減排科技工作。
同時,通過實施區域重大科技項目,解決石化園區環境保護難題,為建設循環工業鏈和共生產業群,形成真正的生態型綠色石化基地提供科技支撐。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