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盡全力增加供柴油穩市場
2010-11-2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中國石油 乙烯 裂解
11月19日,3.5萬噸中國石油進口柴油正式到岸,即將投放沿海市場。這是中國石油為緩解國內市場柴油供應緊張局面,首批采購的20萬噸進口柴油的一部分。
為增加國內市場柴油資源量,中國石油加大柴油進口力度,積極到國際市場尋找和鎖定資源。首批20萬噸柴油進口任務完成后,將根據市場情況安排后續進口計劃。
資源總量不足是目前市場的主要矛盾。中國石油把促產增產作為當前煉化企業的中心任務。11月3日起,中國石油原油日加工量持續保持在40萬噸歷史最高位。各煉化企業繼續挖潛增量,提升加工負荷。原定于本月檢修的蘭州石化已將檢修時間推遲到年底,月加工量增加10萬噸。廣西石化繼續挖潛,月加工量增加10萬噸。新投產的慶陽石化再加壓力,月加工量從20萬噸提高到25萬噸。
中國石油通過經濟杠桿激勵煉化企業增加柴油產量。各煉化企業也積極調整生產工藝,通過改變餾分切割點、調整催化裂化操作、優化乙烯原料、增加輕油收率高的原油、開滿開足延遲焦化和加氫裂化裝置、最大限度減少半成品庫存等措施,提高柴油產量。
長期以來,地方煉廠是中國石油重要的成品油資源供應商。為最大限度緩解供應緊張局面,中國石油安排各銷售企業加大與東北、西北和山東等地區地方煉廠的協調,盡最大可能組織資源,及時投放市場。中國石油還要求各地銷售企業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做好國家儲備油品的市場投放工作。
在積極籌措資源的同時,中國石油把盡快實現“敞開供應”作為當前銷售企業的核心任務,加強資源調運,合理組織投放,強化終端銷售。
目前,中國石油已從東北增調柴油20.6萬噸,陸續投放到浙江、江蘇、山東、安徽、兩湖、上海和廣東等資源緊張地區;組織東北資源下海,通過長江航道,增運3萬噸柴油到川渝等地;對蘭州、咸陽、慶陽等西部煉廠資源流向進行調整,增加陜西、甘肅、新疆等地區配置計劃7.5萬噸。在此基礎上,中國石油還要求各銷售企業優先滿足農用、公交和民生運輸等用油需求,保障大型工礦企業、基建工程,以及電力、機車和民航等重點行業的用油需求。
為加強重點地區的柴油調運組織,中國石油管道、鐵路、水路、公路四種運輸方式并舉,搶運資源。為保障川渝、華中和西南等地區供應,中國石油調整管輸計劃,合理安排輸送批次,提高管輸負荷。為保障內蒙古和四川等供應緊張地區,中國石油積極爭取鐵路部門支持,加大鐵路運輸力度。為保障南方市場盡快獲得東北下海資源,中國石油積極協調國內主要航運企業將部分外貿大船調回國內,增加海上運力保障。此外,中國石油還通過增加煉廠地付量、擴大煉廠直到加油站的比例,提高配送速度。
針對部分地區加油站銷售限量和顧客排隊加油問題,中國石油已要求各加油站做好車輛引導工作,實現有序加油。對于加油車輛較多、排隊較長的站點,安排專人負責引導,采取“一口進、一口出”和限量放行等方式,避免因擁堵影響加油效率。各加油站還安排員工耐心向排隊的司駕人員做好解釋工作,進行安全提醒。同時,各加油站增加便民服務項目,為顧客免費提供茶水和毛巾等服務,穩定客戶情緒,確保安全穩定。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