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國內PTA市場經歷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川的極端行情,這種急劇轉變的催化劑主要是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加之11號公布的國內CPI高達4.4%,從而引發投資者對國家收緊流動性的預期。各種因素疊加使得一直維持高速上漲的棉花帶頭領跌,與棉花聯動性較強的PTA也緊隨其后,跌去了大部分的漲幅。
貨幣政策轉向 市場短期面臨回調
11月19日晚,央行再次祭出調控利劍,年內第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宣布自11月29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此,存款準備金率達18%,為歷史最高。央行在9天內兩度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間隔時間為歷史最短。根據央行統計數據,10月底,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達到70.28萬億元,以此計算,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將凍結資金3514億元。通過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央行今年共計回收資金估計超過萬億元。央行通過不斷地收緊流動性來管理通脹預期,表明我國的貨幣政策正由適度寬松轉向常態方向回歸。
由于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勢必將帶來一定的資金流入,國內貨幣總量在短期內仍將維持流動性充裕的現狀。但受中國貨幣政策調整及發改委加大對商品價格的調控影響,市場短期將以消化利空消息為主。對于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再次加息,由于中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基礎不穩,加息料相當謹慎。
成本轉嫁在終端遇阻 上熱下冷局面難以為繼
PTA剛剛經歷了一輪暴漲暴跌的過山車行情,期價在9天內上漲2738元/噸,又在6天內回落1786元/噸,期間遭遇四個漲停,行情的兇猛程度不僅讓很多投資者瞠目結舌,更讓PTA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出現了短時間的價格紊亂,整體上呈現上熱下冷的局面。PTA、聚酯工廠獲利較大,而織造企業則出現大面積停機的尷尬局面。
PX自11月以來價格整體上變化不大,截至19日外盤現貨價格較月初僅上漲8美元/噸,價格維持在1256美元/噸。與之截然相反的是,PTA現貨價格自月初強勢上漲,雖然受到期貨價格沖高回落影響,現貨盤面略有松動,但較月初每噸仍上漲千余元。毛利最高時可達3234元/噸,隨著市場逐漸降溫,毛利也回落至1800元/噸附近。
在此輪暴漲暴跌行情中聚酯長絲以及聚酯短纖均處于多年不見的暴利之中,尤其是與棉花具有替代作用的聚酯短纖,每噸毛利達7000多元;聚酯長絲POY、FDY、DTY的噸毛利也高達4000-6000元;而前期一度接近虧損的聚酯切片毛利也恢復至每噸2200元。
雖然此輪行情最大的受益者是聚酯產業鏈,但是,隨著PTA期價的理性回歸,以及下游終端織造企業在成本難以轉嫁的情況下出現大面積停車,聚酯工廠庫存或會快速上升,特別是在傳統紡織淡季期間,跌價出貨將是必然趨勢。所以,成本能否順利轉嫁,還要看聚酯工廠和終端消費市場博弈的結果。
政府強勢調控物價 難改棉花基本面強勢
隨著國內棉花減產預期再度擴大,以及籽棉收購價格的高企,棉花收購成本飆升,對鄭棉形成了強勁支撐。期現市場超買持續累積,在政府強勢調控物價的影響下,加之價格傳導不暢,棉價存在理性回歸的需求。但這仍然無法改變國內棉花再度減產、質量下降的事實,400萬噸的缺口仍是棉花價格難以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此輪PTA牛市仍是以供需基本面為基礎的,棉花減產供應緊缺使得滌綸對棉紗的替代作用加強,原本處于供求平衡的PTA產業鏈趨于緊張,聚酯工廠在經過7、8、9三個月拉閘限電之后,庫存處于低位,下游需求的大幅擴張使得聚酯工廠短期內開工率報復性反彈,而PTA產能無法在短期內大幅擴張,直接導致PTA供求緊張,價格飆升。雖然棉花市場將進入調整周期,但由于棉花基本面仍維持強勢,下游織造企業在高成本的情況下會繼續加大聚酯纖維的使用量,PTA和棉花將繼續保持前期的聯動性。
在經歷PTA價格飆升之后,終端消費市場表現較淡,也就預示著下游消費不支持期價繼續大幅上漲,加之國家貨幣政策轉向日益明顯,棉花、PTA市場都將逐步恢復理性。隨著國家加大調控物價的力度,市場囤棉、囤積化纖的氛圍已經開始減弱,市場供應緊張的局面有所緩和,棉花、PTA市場將進入調整周期,價格將逐步趨于穩定。由于原材料成本整體增加、通脹以及PTA工廠進入傳統合同續訂期等因素影響,PTA價格將可能維持在9000元/噸以上高位運行。
綜上所述,在通脹的大環境下,加息好比懸著的劍,商品市場在經歷前期的暴漲急跌的行情之后,投資者心態將恢復理性,商品走勢將更加貼近成本支撐及需求拉動等方面。PTA市場階段性頂部已經形成,為穩定經營現貨企業應做好相應的保值工作,在10000元/噸以上可逢高沽空,普通投資者可短多介入,輕倉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