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價快速上漲數月之后,國家發改委終于動手推出調控物價政策。其中包括價格巡查等手段。
雖然發改委為保護消費者的利益而采取強制政策,但是《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新的風險又在聚集——工業企業由于原料價格上漲而終端價格受調控,已經開始出現明顯減產的跡象。
當記者將該情況反應給發改委價格司相關領導時,該人士就未來是否可能采取原料價格調控政策,未予以明確表態。
工信部消費品司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市場短期內保持平衡,長期仍存在風險。
連鎖反應已現
近日,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明確了十六條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從安排好重要商品產銷、增加對群眾補貼、加強市場監管、強化政府責任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此后發改委一連多日針對穩定物價發文,并從價格監管著手,要求各地監管部門加大對價格上漲較多商品的價格巡查、檢查力度。
其實,消費者對發改委“動作”一直抱有期待,因為10月份CPI統計數據出現了同比上漲4.4%的狀況。
市場層面,也對發改委推出調控物價政策早有預期。在本月初,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人士還向記者表示,“穩定物價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工作重心”,并采取措施,多部門聯合控制物價。
發改委首先針對的就是日前的柴油荒導致的柴油違規漲價。
記者了解到,由于發改委對終端價格實行嚴格控制,上游原材料的價格出現上漲,企業成本與終端價格倒掛,個別行業已經出現停產和減產的跡象。
記者將上述狀況向發改委價格司相關領導反應,該人士詳細詢問了停產和減產的狀況及原因,但是未對今后是否對工業原料價格上漲采取政策給予明確答復。
此外,發改委認為,通過控制終端產品價格,有效限制了前期價格上漲過快的棉花等產品的價格。
工業企業出現減產
金銀島集團產品中心總經理張永凱向記者透露,“根據我們獲得的情況,涂料行業正在面臨著大規模減產的局面。”
一位近距離接觸阿克蘇諾貝爾原料采購部門的人士透露,“像阿克蘇諾貝爾這樣的涂料行業巨頭,在中國市場也有減產2個月的計劃。”該人士用“很厲害”來形容減產的力度,而減產的部分原因便在于,“原料價格上漲迅速,終端價格難以跟進”。
阿克蘇諾貝爾是全球最大的涂料生產商和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旗下品牌多樂士在中國市場市場份額近40%。11月8日,該公司投資額高達2.75億歐元在寧波建設的多元化基地剛剛宣布啟動。然而,阿克蘇諾貝爾高層就原料價格上漲問題向記者表示,“的確,我們看到和2009年相比的話,由于原材料價格上升,在損益表里也發現它影響我們5%利益,”而采取的對策是“靈活調整市場需求,用好自己的定價政策”。
據記者了解,在發改委公布價格調控和監督政策后,多樂士并沒有調價。
上海固華墻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君華向記者透露,“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壓力更大。因為生產涂料的乳漿企業是化工企業,目前受到節能減排、拉閘限電的影響,多數不能正常開工,而購買國外乳漿價格非常高。”
黃君華計算這種成本上漲超過30%,一旦生產,便會出現與終端價格倒掛。而終端價格,“多樂士、華潤等產品沒有漲價,整個行業就難以漲價”。
金銀島集團產品中心總經理張永凱向記者透露,“不僅僅是涂料行業,目前塑料行業也進入到了相對減產的時期。”
有消息稱,寶鋼今年下半年系列大定修、年修任務中,總體檢修量比以往增加23%,工程從9月份開始,持續三個。
長期風險仍舊存在
隨著發改委調控,企業減產的風氣蔓延,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價格回調。
發改委向記者公布的數字顯示,自11月12日起,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跌。11月24日收盤價格與11月10日或11日高點相比,國內銅、鋅、橡膠、棉花、PTA、塑料、豆油、白糖等大宗商品期貨價格跌幅均超過10%。棉花跌幅最大,達23.6%;農產品,如小麥、玉米、秈稻價格跌幅平均為6%左右。
在發改委相關官員向記者發的郵件中也解釋了其中的原因,一是國務院下發了關于穩定市場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突出強調了嚴厲打擊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抑制過度投機,市場預期對此作出的反映。二是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影響。如倫敦鋅期貨價格11月12日以來下跌了近20%,美國大豆及玉米、倫敦銅、日本橡膠期貨價格最大跌幅均超過10%。三是前期市場存在過度炒作行為,價格脫離了供求基本面,資金獲利回吐,快速撤離。
原材料價格回調可以暫緩工業企業的生產壓力,“但是要看到這只是暫時的情況,長遠看還是有風險存在”。工信部消費品司相關人士表示。
金銀島集團產品中心總經理張永凱認為,近期美國FBI對對沖基金的調查直接影響了投機行為。此外,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背離也促使期貨價格回調。“就石油價格而言,依舊有操作資金的存在,未來很有可能每桶石油價格沖高到100美元,之后再回調,所以風險依舊存在。”張永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