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滌綸長絲的下跌將不可避免,但更多市場人士關心的是其究竟能夠下跌到什么水平。從中遠期的角度看,筆者個人觀點認為,滌綸長絲的下跌目前僅僅只只到“半山腰”,期間發生的任何反彈都不足以掩蓋其中遠期回落到暴漲前價格水平的本質。
我們不妨首先來看看相關滌綸長絲產品今年以來的上漲表現,打開價格曲線圖,我們可以清晰發現,今年的滌綸長絲行情走勢是以W型出現的,首先以滌綸長絲FDY75D產品均價為例,年初的時候,其市場均價大約在12000元/噸左右,5月高點就已經上漲到了13800元/噸左右,8月價格達到15300元/噸左右,在11月其最高價格達到20000元/噸;再以POY75D產品均價為例,其年初的價格大約在11500元/噸左右,5月的高點價格在12400元/噸左右,8月高點價格在13000元/噸左右,11月價格最高點達到18900元/噸。對比后發現,上述兩個產品年初低點價格與年內高點價格相比,上漲幅度分別達8000元/噸和7400元/噸。雖然自10月11日以來,滌綸長絲行情出現了跳水的走勢,但截止到上周末,上述兩個產品價格依舊維持在17900元/噸、15500元/噸的高位,下跌幅度與上漲幅度相比仍不足1/3和1/2。如果僅僅從價格上漲幅度與下跌幅度進行對比來判斷滌綸長絲下跌遠遠沒有結束顯得有失偏頗的話,那么我們不妨再從原料成本和產品利潤方面來進行以下測算對比。年初的時候,國內PTA和MEG的現貨價格分別在8000元/噸、7800元/噸左右,但與滌綸長絲價格走勢相反的是,隨后PTA、MEG的價格則是一路呈現下跌,7月中旬的時候分別下跌至年內的低點7100元/噸、5800元/噸,之后才在滌綸長絲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下上漲,至11月10日市場均價分別上漲至11500元/噸9300元/噸,與年初價格相比,上漲幅度分別是3500元/噸、1500元/噸,即便是與年內最低點價格相比,上漲幅度也遠遠沒有滌綸長絲大,分別為4400元/噸、3500元/噸。由此可見,滌綸長絲今年以來是長期處在“暴利”時期,下跌空間非常巨大。
從下游層面分析,我們以商務部中國盛澤絲綢化纖指數中的化纖面料指數走勢為參考,可以發現,滌綸長絲在8月開始持續上漲之后,化纖面料價格在9月中上旬才開始跟進,但自11月5日,化纖面料價格卻在原料不斷沖刺新高的情況下掉頭向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下游織造企業已經是無法接受如此之高的原料價格,開始不接單甚至停機生產,指數的預警作用在這個時候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果不其然,11月10日后滌綸長絲行情開始掉頭大跌。而即便是目前的原料價格,下游織造企業也認為依舊存在很大的“水分”,尤其是今年的春節比較早,很多織造企業都有早放假的“打算”,可以預期進入12月后,市場對原料的需求將進一步萎縮。即便是根據往年慣例,春節前會有一波備貨行情,但如果滌綸長絲價格在這段時間不能夠回歸到一個讓下游滿意的價格水平的話,這種期望恐怕也會落空。因此需求的低迷在隨后的時間里將對滌綸長絲行情形成巨大的壓力。
圖為商務部中國盛澤絲綢化纖指數化纖面料指數走勢
另外國內緊縮政策也頻繁推出,流動性過剩局面將得到遏制。在10月19日央行宣布近三年來的首度加息“滿月”之際,11月10日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僅僅過去9天,央行再度出手,11月19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為加強流動性管理,適度調控貨幣信貸投放,決定從2010年11月29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今年年內第五次上調,調整后存款準備金率將達到18%,創出自1985年使用這一工具以來的歷史紀錄。時隔僅一天,國務院辦公廳于11月20日通過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關部門及時采取16項措施,進一步做好價格調控監管工作,穩定市場價格。此次調控之密集為近年罕見,且貨幣政策與物價行政管控措施同時出臺,表明通脹壓力較大,貨幣層面恐難放松。而CPI高企現象能否在12月份得到緩解將是關鍵。眾多機構預期,11月CPI漲幅將高達4.8%,因此此次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后,加息預期也并未減弱。前期棉花、PTA期貨以及滌綸長絲價格的大幅上漲,除了基本面的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還是由于充足流動性的推動,隨著國家調控力度的加強,大宗商品上漲對滌綸長絲的推動力將不復存在。
總體看,目前滌綸長絲的庫存壓力并不是很大,短期內對行情的下跌還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且也不排除隨著價格的下跌,聚酯工廠會采取限產保價等措施來抵御價格被動下跌。但由于市場上下游積累的矛盾已非一日之寒,加上國家嚴厲的調控措施不斷出臺,滌綸長絲的價值回歸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