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研制生物柴油新工藝水平國內領先
2010-11-2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生物柴油
日前,由陜西理工學院和陜西春光生物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歷經4年共同完成的“生物柴油生產新工藝及產業化研究”項目在陜西通過了陜西省科技廳組織專家組鑒定。
“負壓條件下預酯化和酯化是我們的創新點。”項目技術負責人、陜西理工學院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李新生教授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
他說,該項目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除了獲得兩個國家專利之外,還制定了生物柴油、生物瀝青、脂肪酸甲酯的產品標準。
“我們還有一個年產3萬噸生物柴油的生產線。”李新生說,當時專家在現場看了以后很滿意。“認為整體工藝技術水平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陜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設計院教授級高工段寶民等專家組考察了該項目生產現場。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技術工藝是國內生物柴油加工領域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又一標志性成果,在高效、連續、清潔化生物柴油生產領域實現了重大創新,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我們的特色就在于適應的原料比較廣泛。就像我們國家的電器似的,不管是盜版的非盜版的,我們都能用。”李新生說,我國原料資源豐富,因此生物柴油的原料采用的是酸化油,就是加工業的廢棄油、地溝油、木本油料。
2006年,陜西理工學院和陜西春光生物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開始聯手合作,經過調研、立項,20萬噸生物柴油原料基地建設項目于2008年6月4日獲得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備案。20萬噸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年產3萬噸項目已于2008年4月建成投產。
“這個工藝的研制經歷了4年。從2006年開始調研、立項,批的規模是20萬噸,現在是20萬噸的第一期工程。”李新生證實了這一點。
2010年4月,陜西春光生物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生物柴油項目第一期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批準作為清潔發展機制項目。
據了解,陜西春光生物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在秦巴丘陵山區建立黃連木原料林基地502萬畝。其生產的生物柴油已廣泛用于柴油運輸車輛及柴油工程機械,陜西、四川、河南、河北、湖北、重慶等20個省市。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