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的進口量變化
除裝置檢修外的制裁因素可由上圖體現出來:制裁對伊朗進口造成了進口數量不穩定,但由于隨時正在被市場人士用一些規避的方式緩解,對貿易的實質影響并不成趨勢。
對于大多數直接與伊朗企業發生貿易的公司來講,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規避付款難題。
目前應對措施有以下幾種:
1、進口商找不在美國歐洲的制裁貿易名單表內的公司開證。如聽聞今日韓國已解決與伊朗的貿易壁壘問題,部分貿易商通過韓國商社采購。當然,同時,2009年至今,在伊朗石化企業私有化過程中,供應商的銷售渠道由原來的單一或極少數排他性的渠道明顯增加,部分貨物劃分至日韓系商社銷售。
2、現金(TT)直接操作,一般是資金實力比較雄厚的公司選擇此種方法規避付款問題。
3、銀行內部解決匯款問題。但此方式比較隱秘卻被動,未知因素較多。
無論哪種規避方法,采購成本肯定是增加的,對于買家來講,多了一層貿易環節,或是占用了更多資金。
伊朗的貿易前景極具政治色彩,其中又穿插著全世界無法回避的石油消費的依賴。本月,在維也納舉行的一次歐佩克部長會議上,歐佩克第2大產油國伊朗被一致選為歐佩克明年輪值主席國。而伊朗石油部長在過去36年中首次被選為歐佩克2011年輪值主席。后事如何,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