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第一屆第五次理事會在京舉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名譽會長杜鈺洲出席會議。17名理事會理事、1名監事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李少苓主持。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許坤元聽取了2010年基金會發展情況以及對各獎項的評選情況匯報。
為了補充基金會新鮮血液,增強企業的參與度,會議表決通過增補新聯亞太有限公司陳錫安、江蘇波司登羽絨服裝有限公司高德康、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俞傳坤、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沈順年為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會議還集體表決通過成立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主席團。今后,所有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的捐款人,都可以成為主席團成員,主席團成員有權利對基金會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
科技、教育獎影響力持續擴大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副處長馮麗介紹了2010年“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評審獎勵的有關情況。馮麗說,2010年獲獎項目共137項,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44項,三等獎83項。覆蓋面廣,涉及紡織、化纖、產業用、印染、機械自動化等5個大類、10多個專業。“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在各級領導和基金會關心、支持下,科技獎的科學性、先進性、權威性逐年提高,同時得到了廣大紡織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認同和充分肯定。
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介紹了2010年“紡織之光”教師獎和學生獎評選情況,以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工作情況。倪陽生說,根據《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評頒獎實施細則》,今年教育學會在8所院校開展了教師獎、學生獎評選工作。各校結合自身的情況采用二級學院推薦、差額評選、答辯、審核、公示等方式積極申報,經評審,共有16名教師獲得“紡織之光”教師獎,117名學生獲得“紡織之光”學生獎。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方面,共有27所院校參與申報了93項教學成果,經過初評、網絡評審、會議評審,共有66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0名,二等獎21名,三等獎35名。
首設針織內衣貢獻獎10項目獲獎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理事長楊世濱介紹了2010年首次設立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的評審情況。
2009年12月28日,安莉芳(中國)服裝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鄭敏泰先生向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捐贈人民幣1000萬元,設立“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鄭敏泰中國針織(內衣)基金”,用以獎勵在針織內衣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項目。
楊世濱介紹說,截止到2010年8月31日,共征集項目22個。項目內容涵蓋了人才培養、智能化工藝設計系統的研發、新型針織面料及服裝的研制、內衣新技術研發及應用、強力無縫內衣標準、行業發展報告等多個方面。經過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組織業內專家對項目分別從科技含量、經濟及社會效益、行業技術進步的作用等方面進行評審,最終有10個項目獲獎。
基金會為行業發展做貢獻
許坤元說,2010年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工作進一步完善,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為指導方向,“紡織之光”科技教育獎對行業科技人才發展的推動作用逐漸提升。
許坤元認為,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支撐。“十二五”時期,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的運作水平要進一步提高,獎勵要更有水平。而且,今后還要加強基金會的宣傳,每年要編著一本基金會全年的運作情況合輯,向全行業公示紡織之光基金會運作情況。最后,許坤元說:“科技和人才是行業發展的雙引擎,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要發揮更好的作用,為推動行業的發展,建設紡織強國做出貢獻。”
杜鈺洲作了總結發言。他說,我國承接了世界紡織加工能力的轉移,加工量世界第一;接下來我國要承接世界紡織創造力轉移。這就要求我國紡織行業科技、人才不斷發展。“紡織之光”科技教育獎在推動行業科技、人才發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對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十二五”時期,圍繞建設2020年紡織強國這一目標,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要不斷提升運作水平,“紡織之光”科技教育獎要持續提升影響力,進一步推動行業科技人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