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工程塑料公司車間內10條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院內,幾輛貨車在等著裝貨。報表上顯示:今年以來,該公司月均銷售量已過萬噸。
“這都是一年前反傾銷勝訴后出現的喜人現象。事實證明,為反傾銷所做的種種努力都是值得的!痹摴疽晃回撠熑烁锌卣f,為了民族產業,他們毅然拿起了反傾銷的武器。為了贏得這一國際官司,中平能化上上下下、相關部門均付出了相當的精力和汗水。
其因,被逼得無路可走了
尼龍66切片是中平能化集團尼龍板塊的支柱產品之一,是尼龍66鹽經過聚合后的產品之一。工程塑料可以廣泛應用于汽車、高鐵、民用甚至航空等方面,具備抗腐蝕、耐高溫和韌度強等特性,是替代金屬材料的一種理想產品,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隨著尼龍66鹽規模的不斷壯大,尼龍實業公司引進了這一深加工配套項目。該項目于1998年12月份正式投產,裝置的最初設計產能只有1.7萬噸。
2006年以來,國內經濟快速發展,以聚酰胺為代表的工程塑料產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下游需求全面增長,進口量大幅度增加,工程塑料公司尼龍66切片產品產銷量的市場份額穩步增長,從1999年的3500噸到2006年的48000噸,公司產銷規模增長了十幾倍,銷售收入和利潤也大幅提高。工程塑料公司經過近10年的發展,無論是在紡絲還是工程塑料領域,公司產品質量都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技術水平,在國內更是獨占鰲頭。
2006年第四季度成為該公司經營的分水嶺。2007年,工程塑料的價格和銷量雙雙大幅下滑,企業由盈利走向虧損。
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形勢,該公司對整個運行過程進行了全面反思,也采取了包括過程優化、節能降耗、開發新市場等多項內外兼修的改革措施。在梳理了生產、物流、銷售等主要環節后,公司依然沒能走出虧損的泥潭。2008年,該公司虧損額達4000萬元。2009年,該公司10條生產線停產9條,唯一一條也開工不足。“最少的時候一個月只銷售出六七百噸!痹摴酒蠊芴幪庨L程紅偉說。
是不是遭遇了產品傾銷?工程塑料公司的經營者開始了深思。
反傾銷,他們也曾有種種顧慮
產品傾銷?這個想法一經拋出立刻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這一爭論不是沒有依據的。當時,對加入WTO的我國企業經營者來說,傾銷還只是停留在書面理解上。
該公司企管處處長程紅偉告訴記者,通常意義的傾銷只是國外公司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向中國市場銷售產品。如果按照如此理解,首先由于國外公司掌握著尼龍66生產的核心技術——己二腈的生產,成本可能確實比我們的生產成本低,傾銷應當是不成立的;退一步講,即使國外方存在傾銷,由于我們拿不到關鍵證據——對方的實際生產成本,也無法進行反傾銷調查;再者,如果提起反傾銷調查,必然要涉及到我們己二腈的原料供應商——英威達公司,會不會由此引發整個產業鏈的經營安全,這其中的分量與壓力也是我們始終無法排解的。
2007年8月,帶著滿腹的疑問,他們找到了當年國內己內酰胺反傾銷案的代理人——北京市環中律師事務所。經過與律師方的充分交流,他們在法律層面上對反傾銷案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排除了他們原來有關成本方面的擔心,堅定了他們走反傾銷這條路的決心。
2007年8月29日,工程塑料公司向集團提出了《關于對尼龍66切片進行反傾銷的建議》,并匯報了反傾銷的背景、可行性與可能遇到的風險。
經過幾個月的反復討論,上級集團邁出了支持反傾銷案堅實的第一步:2008年2月底,集團領導到北京與律師事務所進行了接觸。
2008年3月18日,平頂山神馬工程塑料有限責任公司與北京市環中律師事務所正式簽訂代理合同。國內尼龍66切片反傾銷案正式拉開帷幕。
立案過程,艱難而又曲折
“立案過程是艱難而又曲折的!背碳t偉回憶說,由于當時的貿易環境非常不利于反傾銷的立案,減順差成為當時國內對外經濟貿易工作的重中之重,況且,該公司提起的尼龍66切片反傾銷案涉及美國、歐盟等重要貿易伙伴,這無疑給反傾銷的立案工作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
考慮到立案與裁決的實際困難,自2008年開始,他們先后與羅地亞公司、蘭蒂奇公司、首諾公司以及英威達公司等國外生產商,就有關其傾銷行為以及維護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的穩定進行了多次磋商,但是國外公司依仗其在市場上的強勢以及其低成本優勢,對該公司提出的解決方案根本不予理會。利用反傾銷措施維護市場穩定和企業利益,成為了該公司唯一的選擇。
該公司于2008年7月成立了反傾銷工作領導小組,由董事長、總經理直接任小組長,小組成員中包括財務、企管、人事、生產技術、研發處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并在市場處設專人負責。
2008年9月25日,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與中國石化工業協會在北京聯合召開了“石化行業產業安全重大問題對策研究及產業損害預警信息通氣會”。聽到這一消息后,該公司立即組織有關企業損害與國外公司傾銷的材料并連夜趕往北京。出席本次會議的最高級別領導是商務部部長助理魯建華,除了會議發言外,魯建華在會場一共呆了不足一個小時,在這短短的幾十分鐘內,他們抓住機會直接闖進了魯助理的休息室,向商務部領導講述國內尼龍66產業所遭遇到的傾銷損害以及該公司經營過程中的實際困難。
在短短兩天會議期間,他們先后拜訪了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的局長、副局長、巡視員以及各相關處的處長和經辦人員。
從2008年6月到9月底商務部正式接受該公司遞出的反傾銷立案申請,他們根據商務部的要求,先后11次對申請稿進行了系統修改。
在立案過程中,商務部主要關心的問題是一旦對尼龍66切片采取反傾銷措施,國內整(文章來源環球聚氨酯網)個尼龍產業鏈能否安全健康地發展?限制了國外切片的進口國內下游企業的原料供應是否有充足的保障?質量能否滿足要求?如何避免國外企業通過加工貿易對反傾銷措施的規避?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給出明確的答案。
為了更有把握,他們還先后與財政部、海關總署等單位進行了積極的溝通,提前解決了立案、裁決和執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經過一年多的奔波與多方的努力,2008年11月14日,商務部對該公司提出的尼龍66切片反傾銷給予立案公告,反傾銷工作正式進入法律程序。
為回復,無數次通宵達旦
“短暫的喜悅過后,緊張而又繁瑣的意見評論與核查工作開始了!背碳t偉回憶說。
歐盟歐委會駐華代表團、美國駐華大使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等三番五次發表評論意見;國外應訴方首諾公司、蘭蒂奇公司、英威達公司等對有關產品的范圍、損害以及因果關系等方面也發表了相當數量的抗辯意見;杭州永昌、營口銀珠、溫州龍華、廣州金發以及國內的化纖協會也紛紛加入到反對者的行列,甚至作偽證對我公司的產品質量也發出質疑的聲音。
被訴方強調最多的就是他們生產的產品與該公司提出的切片不屬于同類產品,他們的產品無論是外觀、加工性能、客戶評價以及相關認證都是該公司所不具備的,國內的下游客戶出于暫時的利益考慮紛紛站出來支持國外公司。
對此,商務部要求他們對每一項意見都作出相關的回復。在案件獲得立案后,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與公平貿易局等單位先后3次到公司進行現場核查。每一次,該公司都是加班加點,夜以繼日地準備匯報材料。“所有準備材料累加起來將近半米高。”程紅偉說。
又是兩個月時間的漫長等待。2009年6月25日,尼龍66切片反傾銷案初步裁定對外公告。調查機關最終裁定,在本案調查期內,原產于美國、歐盟和韓國的進口尼龍66切片存在傾銷,中國國內尼龍66切片產業受到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