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來,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先后被國家權威部門列為“紡織新材料產業基地”,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等單位評為全國紡織和諧企業建設先進單位、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全國紡織品牌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和全國紡織精神文明建設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2010年2月,園區又被率先認定為全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規模效益提升
與2005年底相比,海寧經編產業園占地面積從3.2平方公里增加到目前的近6平方公里,入園企業從180家增加到目前的403家,增速超過100%,經編產量占全國總量逐年上升,始終保持著在全國經編生產加工銷售基地中的領先地位。2009年,園區的經濟密度(當年工業總產值/累計開發面積)為 51.3億元/平方公里。人均年產值達 102萬元,人均利稅 4.8萬元,遠遠高于全國紡織行業的平均水平(規模以上企業人均產值34萬元)。預計2010年這一數值將再創新高。
企業發展平穩
5年中,雖然經歷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寧經編園區的經濟規模還是獲得了平穩發展。其中經編產業產值、銷售分別從2005年的58.2億元、55.7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153.36億元、149.98億元,4年的年均增長幅度分別達到27.6%、28.5%;利潤和稅金分別從2005年的2.68億元和1.33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4.71億元和2.48億元,年均增長幅度分別15.9%和17.2%;技改投入從7.08億元增長到12.15億元,年均增長幅度達到28.5%。在今年9月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公布的排名中,園區有5家企業進入2009/2010年度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強,2家企業進入全國棉紡(色織)企業20強,1家企業進入2009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100強。
服務平臺完善
十一五期間,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海寧經編園區企業對物流、貿易、檢測、信息等的需求越來越大。為此,園區在原有四大服務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細分成公共服務、科技服務、社會服務、文化品牌、合作交流、貿易交易、金融服務、咨詢服務、培訓教育、人才勞力十大服務平臺,給企業提供市場技術信息、技術研發、產品檢測、教育培訓、電子商務、物業治安、企業文化、展示考察等系統、全面、專業的服務,更好地促進了園區經濟發展,助推經編產業轉型升級。5年中,園區的創新服務平臺先后被國家權威部門確定為紡織行業加快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項目、創新基金項目,也是浙江省認定的省級區域創新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