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工:綠色創新成主流
2010-12-2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精細化工 酸酐 異氰酸酯
近年來,我國在精細化工領域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值得推廣的成熟技術。五年來,以精細化學品為主的專用化學品行業在化工行業生產中的比重快速增加,產值從2006年的4481.5億元上升到2009年的9633.2億元,躍居全行業排名首位。
同時,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以精細化學品為代表的專用化學品進口136.4億美元,出口131億美元,成為化工行業第三大出口產品。我國專用化學品不僅基本滿足了國內需求,還有相當一部分打入國際市場。
精細化工是當今世界化學工業激烈競爭的焦點,其發展程度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化學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發展精細化工也是我國化學工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戰略之一。為提高精細化工率,“十一五”初期石化行業就把新領域精細化工列為重點發展領域。針對機械、電子、汽車、建筑、信息、醫藥等產業快速發展,對精細化工產品的需求明顯增加的市場形勢,重點發展汽車用化學品、建筑用化學品、電子和信息用化學品等功能材料和專用化學品;著力開發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種及其產業化技術、重要化工中間體綠色合成技術及新品種、電子化學品、高性能水處理化學品、造紙化學品、油田化學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劑、高性能環保型阻燃劑、表面活性劑、高性能橡塑助劑等。
精細化工行業開發的替代光氣、氯化亞砜等有毒有害原料合成氯甲酰胺的“綠色化學”技術,不僅從工藝源頭上消除了安全和環保隱患,還使用水量下降60%,平均能耗降低30%,綜合生產成本下降40%。這項“推動醫藥、農藥和染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中間體綠色合成新工藝,使氯甲酰胺、酸酐、碳酸酯、異氰酸酯、酰氯這5種醫藥、農藥、染料和高分子材料的關鍵中間體合成實現了綠色化、清潔化。十多家企業的數十個產品應用該技術進行綠色化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新型反應-分離集成技術是化工中間體實現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之一。南京工業大學開發的不同工況反應分離集成技術,將不同工況反應與蒸餾集成技術成功用于化工中間體生產,大幅度提高了反應的轉化率和選擇性,降低了原料和能源消耗,減少了副產物的生成量和排放量。該技術應用在氯乙酸、苯甲醛等多種化工中間體的十幾套生產裝置中,有效促進了精細有機中間體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清潔生產方向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乙草胺甲叉法生產新工藝采用低毒性的非芳烴作溶劑,在新型催化劑和穩定劑條件下,提高轉化率、消除雜質顏色,產品含量達97%,收率達92%;避免了傳統氯甲基乙醚路線中大量的高含鹽、高COD廢水以及高含量氯化氫廢氣的生成,避免了致癌致畸物氯甲基乙醚的生產和使用,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減排97%以上。作為共性創新技術,甲叉法新工藝在丁草胺和異丙甲草胺等氯乙酰胺類除草劑生產中具有良好的推廣前景。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在開發表面活性劑+聚合物二元復合驅技術的過程中,攻克了無堿條件下僅靠表面活性劑作用達到超低油水界面張力的國際性難題,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油藏采收率,使二元復合高效驅油技術成為我國三次采油的“驅油衛士”。該成果已在勝利油區的孤東油田、孤島油田、勝坨油田和埕東油田進行大規模推廣應用,實現利潤超百億元。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