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實施2年多 超市里塑料袋仍我行我"塑"
2010-12-2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限塑令 塑料袋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施,各大超市原本免費提供的塑料袋紛紛開始收費,如今兩年多過去了,“限塑”熱度消退,塑料袋的使用量明顯反彈,塑料袋的收費措施已被市民逐漸接受。不少市民對此提出了疑惑:“限塑令”本是為了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而設立,怎么會演變成限制市民使用免費塑料袋的“賣塑令”?
■現狀 市民購物習慣使用塑料袋
近日,市民孫女士向記者反映,她是個環保愛好者,自從國家出臺“限塑令”后,她一直堅持使用布袋子。孫女士說,“限塑令”一開始實施時她身邊很多朋友都跟她一樣,帶著布袋子去超市購物。但是隨著“限塑令”宣傳減弱,大家又逐步回歸了限塑前的狀態。孫女士說,盡管“限塑令”實施后,原本免費的塑料袋開始收費了,但是每個袋子0.2元左右的價格似乎對于普通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沒有太大影響。12月27日下午,記者在香港中路上多家大型超市走訪調查發現,在各大超市的收銀臺處排隊結賬的顧客只有零星幾人手中拿著布袋子。在收款臺工作人員詢問是否需要購物袋時,多數市民都會不加思索地點頭。
■超市 賣塑料袋每年收入十幾萬?
據香港中路一家大型超市工作人員介紹,她已經在這家超市工作了五年,“限塑令”剛實施時超市購物袋的使用的確有了明顯減少。但是據這位工作人員介紹,“限塑令”的“余熱”只維持了半年左右,加上布袋子攜帶起來不太方便,因此購物時使用布袋子的市民變得越來越少。這位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隨著新年的臨近,塑料袋的使用量較往年又有了明顯的回升,現在僅超市的一個收銀臺平均一天就要用掉100多個塑料袋。而在“限塑令”實施伊始,僅有50余個。
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盡管國家出臺了“限塑令”,但是實施兩年半后,效果好像并不太明顯,反而讓超市撿了個“大便宜”。王女士告訴記者,以香港中路上的一家超市為例,據她觀察,超市平均每天最少要開放30個收銀臺,如果每位收銀人員每天賣出60個購物袋,每個0.2元,30個收銀臺每天僅購物袋就能賣360元,一年能賣131400元。
市民孫女士也表示,目前來看,超市得到了實惠,而受限制的是市民。“如果商家都停止供應塑料袋,或者給不使用塑料袋的市民一些優惠,也許效果會更好。”
■市場商販 不用塑料袋,就沒人買我的菜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幾個菜市場。南京路一家菜市場的商販楊師傅告訴記者,自從限塑后他花費在塑料袋上的錢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不少。楊師傅告訴記者,他原先買小號的塑料袋100個價格為1.5元,而現在不僅價格漲到了兩元,個數也由原先的100個縮減至70個。
“其實我們是最不想用塑料袋的人,可是現在不用塑料袋我們用什么呀?”楊師傅告訴記者,現在他每年用于塑料袋上的花費就需要7000多元,并且他聽說近期塑料袋由于原料價格的上漲,又漲價了。楊師傅告訴記者,“限塑令”剛開始執行時,他們擔心相關部門去查,也試了幾天不用塑料袋,但是買菜的市民不愿意了 ,不給袋子市民都感覺不方便,就都去提供塑料袋的攤上買菜。為了不影響自己的生意,楊師傅不得已又重新開始使用塑料袋。“誰也不愿意多花這么多冤枉錢去買袋子用,但是不用就沒人買你的菜!”楊師傅無奈地告訴記者,現在市民都已經習慣了使用塑料袋,不讓用了,拿什么去替代,誰也拿不出一個好辦法來。
■專家建議 塑令”有效實施須禁止供應塑料袋
就此,記者采訪了青島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的孟天運教授。對于“限塑令”目前面臨的尷尬境地,他認為,“限塑令”的淡化一是市民的環保意識還不夠強,對塑料袋產生的環境污染認識不夠;二是目前塑料袋的購買成本不高,難以得到市民的關注;三是在政策出臺后宣傳跟進力度不夠,一段時間后市民就不關注了。另外,孟教授認為,經過兩年多的變遷,“限塑令”已經逐步演變成了“賣塑令”,不少消費者已經對收費從抵制變為被動接受。“限塑令”如果實施不好,反而給普通百姓帶來了負擔。對此,孟教授認為,對于治理塑料袋,最為有效的辦法是禁止提供塑料袋,改為一些便攜式的環保袋。
■他山之石 國外的“限塑令”
美國:在美國加州一些大超市里,顧客如果自帶購物袋,結賬時收銀員會給顧客5美分的優惠,并明確地列在購物小票上。對于這筆錢,顧客可以委托超市捐給慈善機構或環保機構,也可以等年底作為捐贈抵稅。
意大利:意大利政府對塑料袋生產商實行“課稅法”,征以重稅,以遏制塑料袋的生產。實行該政策后,意大利國內塑料袋的使用量明顯下降了。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