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采訪了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理事長朱民儒,深入了解了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現狀和“十二五”規劃。
一萬億元的市場空間
記者:請介紹下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現狀。
朱民儒: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十一五”期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種提升不僅體現在量上,在質上也非常明顯。
在量方面,這兩年來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的年增長都保持在18%以上。2008年產業用紡織品總產量達到606.5萬噸,提前兩年完成了“十一五”規劃中2010年達到600萬噸的目標;2009年,產業用紡織品總產量達到723.2萬噸并以約2400億的產值逐步成為跨紡織和新材料兩個產業的新型現代化工業。2010年可望超過820萬噸。
在質方面,設備的進步(出口到印度、中東、歐洲甚至美國市場)、原料的進步(尤以各類工業絲的發展最為突出)、高技術領域應用成果的進步(應用至醫用、建筑、環保以及航空航天和國防建設等領域)都很明顯。
這些都表明,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正步入快速發展期。發達國家產業用紡織品一般都占到紡織工業的40%,且仍在增長。我國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也在成長階段,市場前景非?捎^,估計有一萬億元的市場潛力。
記者:未來的市場方向將重點放在哪些領域?
朱民儒:國家的規劃將重點放在基建設施和醫療衛生方面。我們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時候,設定了未來5-10年的重點發展領域,包括過濾、土工、醫用、農用、棚蓋、復合材料、消防服、阻燃產品等多個領域。
但需要注意的是,好的產品要有好的原料做基礎。目前,國內許多高端產品的原材料仍是依賴進口,碳纖維、對位芳綸、聚酰胺等,在質和量上跟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都還是有明顯差距的,因此原材料方面也是需要努力的。
總體來說,我們要做到產業鏈上下游都能協同快速發展。
標準規范是發展重點
記者:“十二五”期間,你建議企業該有怎樣的發展思路?
朱民儒:企業一定要意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行業中有許多企業是新進入或者剛崛起的,要想發展起來,科技創新永遠是第一位的。而且,企業也應該意識到目前國內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并且清楚了解中國將來經濟發展的需求,骨干企業更是要定位在高端市場,朝著國際水平靠近,進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當然,在追求發展的同時,企業也必須考慮到節能降耗、環保,還有產品的系列化、多元化的問題,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可循環發展觀。
記者:協會將從哪些方面助推?
朱民儒:總體來說,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首先,培養和扶持一批骨干企業。目前行業中大多是中小型企業,銷售上十億的寥寥無幾。我們將挖掘一批發展勢頭強勁的企業,重點扶持培養,打造成龍頭團隊。
其次,加強平臺建設。一個行業在快速發展階段,資源若能共享、合理配置,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第三,加強與平臺建設和發展相適應的專業化人才和研究服務機構的建設。這行業是個新科技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F在有許多企業和高校達成了產學研合作,共同培養人才,這種方式將是行業人才培養的方向。
最后,及時修制訂行業相關標準。目前,行業內還有一些標準缺乏或者較為混亂,對行業健康發展較為不利。下一階段,標準的修制訂將會是重中之重,包括基礎標準、產品標準、產品檢測方式等多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