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綸等化纖企業將再次面臨高成本時代
2010-12-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氨綸 碳纖維
今年前三季度,化纖產量2236.66 萬噸,同增14.25%;利潤總額168.22 億元,同增68%。子行業方面,氨綸因為相比于去年上半年較低的開機率、今年全年開機較為平穩、產量增速最高、利潤增幅也較高;滌綸則因為自去年底以來滌綸長絲盈利好轉明顯、整體利潤增幅最高;粘膠則受困于原料價格高位,產量和利潤僅微幅增長。
10 月份之后,產業鏈價格的暴漲暴跌使行業很受傷:諸多因素如夏秋季的節能減排、產業庫存低位,遭遇棉花價格的突然爆發,棉型纖維的替代效應,需求急速放大促使化纖價格全面上漲。另外,美國的寬松貨幣政策導致美元持續貶值,國內通脹壓力加大,大宗商品備受市場資金的青睞,游資炒作棉花、PTA 等期貨,推動現貨價格,使價格上漲遠超出需求層面。緊隨而來的政策監管和資金撤離,價格又急速回落。動蕩的原料價格,使下游紡織企業無所適從,嚴重影響接單情況,恐對未來行業走勢產生巨大影響。
明年,因為產量的有限、供需緊張及勞動力成本的持續提高,棉價在回歸到理性價位后仍然將高位運行。同樣,對于石化產業鏈而言,大宗原材料價格將在美聯儲的寬松貨幣政策使美元長期保持弱勢地位、中國將在流動性過剩下顯現高增長下的高通脹預期格局之中仍然處于較高水平。化纖企業將再次面臨高成本時代。
需求方面,因為成本較高,補庫過程逐漸結束后、下游生產企業對化纖原料的采購將會越來越謹慎,盈利情況也將逐漸下滑。同時,因為原材料價格的暴漲暴跌,下游織造企業不敢接單,人民幣升值、通脹壓力都使得紡織內需及出口不容樂觀。化纖業的處境也同樣不甚樂觀。
行業的十二五規劃主要將從產品結構、資本結構、規模結構和區域結構等四個方面對化纖產業進行調整,其中產品結構調整包括大幅度提高化纖差別化率,2015 年達60%;繼續推動生物質纖維、高新技術纖維的產業化發展,高新技術纖維產能由7 萬噸提高到14 萬噸(含竹纖維,其中碳纖維6000 噸,芳綸14000 噸,聚苯硫醚7000 噸),其它新型聚酯及特種纖維如PI、PBO 等有突破性進展,達到產業化水平。另外,還鼓勵大規模、具備資本和區域發展優勢的化纖企業向上游整合發展自用原料,延伸產業鏈;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化纖上游主要原料,解決長期困擾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原料供應不足問題。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