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堅持談判底線和補償方案
截至2009年底,我國已與3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14個自貿區,其中已生效的自貿協定8個,正在談判的自貿區6個。
“在這些談判中,對方都提出了石化產品關稅降為零的要求。”常振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說,“不能在自貿區談判中無條件接受石化產品零關稅的要求。因為一旦在中國-海合會自貿區談判中接受這些要求,擁有絕對成本優勢的中東石化產品大量進入,將使我國石化產業腹背受敵。”
常振勇建議,國家應從我國石化產業實際出發,在有關自貿區尤其是中國-海合會自貿區談判中,堅持合理的談判底線和補償方案,支持國內企業盡快提高國際競爭力。
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產業發展部副主任王孝對《每日經濟新聞》說,從市場需求來說,國內石化產品缺口很大,需要大量進口,石化企業也是從不同的利益角度看這個問題。從能源角度說,大量進口中東石化產品可以減少國家對原油的進口,所以關鍵在于國家在關稅稅率的確定上如何把握。
“中東各企業是會尋求利潤最大化的,如果進口石化產品打垮國內產業,最后定價權會被撐控。國內上游石化產業垮了,下游相關產業也難保。”舒朝霞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