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歐洲銷售和使用的輪胎中,有38%未能達到將于2012年11月生效的歐盟輪胎新規定的最低標準。歐洲輪胎與橡膠制造商協會(ETRMA)秘書長斯納拉普(Fazilet Cinaralp)3月16日在第五屆中國橡膠市場發展論壇暨世界橡膠高峰論壇上表示,那些產品還未達標的企業應盡早從優化輪胎原材料并改進輪胎結構設計兩方面入手提高產品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歐洲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據斯納拉普介紹,將于2012年11月正式生效的歐盟一般機動車輛安全法規和輪胎標簽法案將全面提升對輪胎性能的要求。其中,一般機動車輛安全法規(EC)661/2009對輪胎的滾動阻力、滾動噪聲和濕抓著力的最低指標進行了明確規定,并且該最低標準還將隨時間推移而提高。輪胎標簽法規(EC) 1222/2009則要求在歐盟銷售的轎車胎、輕卡胎、卡車胎及公共汽車輪胎必須加貼標簽,標示出輪胎的燃油效率、滾動噪聲和濕抓著力的等級。
斯納拉普稱,歐盟將于2011年給出滾動阻力、滾動噪聲和濕抓著力的標準測試方法。屆時,全球150多個國家的輪胎生產企業將可以在本地的檢測機構按照輪胎性能指標進行分級。性能最佳的為A級,最差的為G級,目前歐洲本土輪胎企業的產品大多在C~E級。
2009年中國輪胎出口比例高達40%,但在美國對中國輪胎加征高額懲罰性關稅后中國對美出口驟減。由于中國企業普遍缺乏檢測手段,歐盟新規將直接提高中國輸歐輪胎企業的測試成本,間接使中國輪胎的總成本上升,導致中國輪胎在歐盟的競爭力將受到影響。對于記者的疑問,斯納拉普表示,新規旨在提高輪胎的安全性、降低油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非針對某些特定地區的產品,只要是在歐盟銷售的輪胎都將被一視同仁地對待。她認為,標簽分級將為消費者購買輪胎提供重要參考,愿意購買高等級輪胎的消費者也將愿意支付更多的費用,這反過來也將促進輪胎產品盡早升級換代。她指出,中國企業若能提高產品品質,就能提升其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