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為何與外盤對著干
2010-4-1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關鍵詞:橡膠 輪胎
3月末,面對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的走強,國內對應的一些品種卻掉隊了。
“拿銅價來說,LME銅本周屢創新高,但周二以來,國內銅市的反應就比較冷淡,昨日還遭遇一定幅度的回調,的確是外強內弱了。”一位參與金屬跨市套利的投資者表示。
與傳統的“夫唱婦隨”的步調不同,國內期貨市場上的很多品種,如銅、橡膠等商品,近期的走勢都開始和外盤“鬧別扭”。
還是以銅為例,LME三個月期銅價在周一站上7800美元/噸關口后,再次刷新19個月來的紀錄,截至周三發稿,該銅價已漲至7839美元/噸。令人納悶的是,同期國內滬銅的上漲熱情卻突然蒸發了,滬銅主力1007合約昨日高開后還驚現階梯式下行,收于61630元/噸,跌幅0.82%。
一種市場上較流行的解釋是,滬銅價格暫時降溫可能是因為其之前“沖勁過猛”,導致價格嚴重脫離了市場基本面。周一,滬銅價格就曾出現大幅的跳空高開,最終的漲幅將近3%,而這種程度的上漲也讓滬銅在面對LME銅價時有“反客為主”的味道,后市出現回調實屬正常。
“國內外的局勢完全不一樣,倫敦市場的現貨壓力較小,而國內的現貨庫存十分巨大,大幅上漲的難度應該更大才對。”鑫國聯期貨分析師朱袁鳴指出。
與國內現貨庫存拖累銅價不同,LME期銅庫存近期出現持續下滑,周三已降至51.4萬噸。朱袁鳴表示,“金融環境的改善令外盤期貨銅價存在較強的上升動能,但是國內現貨受限于庫存壓力,下游市場不認可60000元/噸以上的現貨價格,導致滬銅壓力巨大。”
與銅類似,國內橡膠本周也開始和國際膠價“對著干”,滬膠1009合約昨日呈現1.6%的跌幅,至24515元/噸,而自本周一以來,該膠價也是一路下行。與此同時,東京日膠指數不僅突破300日元/公斤,還刷新了2008年以來的新高。
“雖然國際膠價持續上漲,但國內橡膠卻出現了遠期相對近月平水甚至貼水的情況,很顯然國內資金并不看好遠期。”朱袁鳴表示。
截至周三收盤,滬膠主力1009合約竟較1005合約貼水10元/噸,而遠月合約也大多相對1005合約平水甚至貼水。
永安期貨研究院分析師郭誠指出,“滬膠價格承壓,從市場供應上說,是前段時間干旱題材炒作之后的正常回歸,國內天膠的定價權似乎還在中國市場,外盤走高不支持滬膠繼續上揚。”
另從下游產業上說,滬膠各合約價差的收緊或許也反映了未來橡膠需求縮減的可能性。如部分汽車廠商過度擴產的征兆已經顯現,而3月份車市的“倒春寒”也給廠商帶來了資金回籠的壓力,這或許將沖擊車用輪胎方面的橡膠消費。
“車市目前進入了一個時間拐點,加上供應緊張上的緩解,使得膠價完全不符合其基本面,25000元/噸處嚴重承壓,日內交易已可從震蕩思路轉化為空頭思路。”郭誠表示。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