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鄰別墅”位于大理道西段,是一個由四幢二層樓房組成的小巷子。據天津師范大學教授譚汝為考證,“賢鄰別墅”是1939年由肖姓等四人合資購地建成,取鄰居賢德和睦之意命名。上世紀五十年代,被稱為“油漆大王”的陳調甫住進了賢鄰別墅1號的那棟小樓,這是他奮斗幾十年來擁有的第一幢屬于自己的房子,也是他生活過的最后一幢房子。
陳調甫在自己家中的實驗室
關于陳調甫的住宅,此前曾被認為是賢鄰別墅2號。記者兩次探訪,也看到2號院的院墻外還掛著歷史風貌建筑的標牌。
直到拜訪到陳調甫的兒子陳勤遠才得知,陳調甫當時所居住的其實是賢鄰別墅1號。陳勤遠記得,當時搬進賢鄰別墅時,左邊第一幢房子是姓倪的一戶人家;右邊第一幢是畢鳴岐的房子;挨著畢鳴岐房子的賢鄰別墅2號是個大雜院,而他的家則位于小巷左側最深處。
幾十年后,賢鄰別墅的幾棟小樓幾經易主,物是人非。有的變為公司的辦公地,有的仍是大雜院。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在1號小樓里,曾經有位參與創建我國第一個現代基礎化工企業永利堿廠,及創立我國著名油漆品牌“燈塔牌”的化工實業家在此度過余生。而就在搬來這里最初的那幾年,這位一生都在不斷追求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被稱為我國化學工業奠基人之一的老人,還在家中設立了一個實驗室。他在這里研制的五碳藻醇和甘露醇,后來還獲得了天津市政府的表彰。
陳調甫在賢鄰別墅的生活,如同事業之外的他本人一樣,簡單又平凡。以至于他的后代在向記者講述往事時,都不能記述太多關于父親生前的一些“奇聞”或“軼事”。次女陳萸芳在回憶父親時曾寫道:“父親一生自奉菲薄,不嗜煙酒,不講穿戴,飲食上從不挑剔。因為做實驗右手袖口常被磨破,他請母親將衣袖截短。一件穿用多年的舊呢大衣是日寇投降時買的舊貨。”而他的兒子陳勤遠則告訴記者,陳調甫尊崇的信條只有三個字:做、學、教,他一生所做之事也都在體現這三個字。富國強國不但是那時的一代實業救國的企業家的信念,也是貫穿陳調甫一生的主旋律。除此之外,要找到陳調甫的一些能夠吸引眼球的“花邊新聞”,實不可能。
賢鄰別墅3號院,陳勤遠記憶中倪姓住戶的房子,它背后即是陳調甫家。
然而,作為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卓有成就的一代實業家和科技工作者,“油漆大王”陳調甫自1917年北上天津,與范旭東等人創辦堿廠,直到自己獨立創辦永明漆廠,事業幾度輝煌,卻直到生命中的最后幾年才結束了租房的生活。他買下的賢鄰別墅1號,是他擁有的第一幢私有住宅。陳勤遠告訴記者,陳調甫在新中國成立前一直沒有自己的私人住宅,都是租房子住。他們全家曾在天津的好幾個地方租過房子。因為在創建永明漆廠的那段日子,他把所有的錢都投入到工廠的再生產上去了,盡量少拿自己的報酬,把屬于自己的錢用在漆廠的技術革新和提高質量方面。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隨著公私合營和步入晚年,陳調甫才在大理道上買下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結束了全家幾十年來的租房生活。
1961年,陳調甫在賢鄰別墅的家中病逝,此時,他所編撰的《油漆詞典》還沒有完成。而他當初所研制的“三寶漆”在此后的幾十年里一直都是國產油漆品牌的佼佼者。以永明漆廠為骨干的天津油漆廠(現燈塔涂料)的產品也因質量優良而被用于天安門城樓上的國徽、第一輛紅旗牌轎車及至后來的“神舟”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