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立方”揭秘石油故事
2010-4-1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聚碳酸酯 石油 成品油
與中國館一江之隔有一座淡藍色的建筑,它仿佛是一個懸浮在空中的“油立方”,這便是三大石油公司聯合興建的“石油館”。
夜幕下,石油館就會呈現出晶瑩剔透、美輪美奐的光影效果。原來,該館的外觀材料運用了全球首創的異形PC板(聚碳酸酯,一種熱塑性材料),組合成的LED精細成像帶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
在玻璃幕墻周圍,也有各種顏色的PC管做裝飾,它們如同一條條管道通向地下,源源不斷地吸取著石油。
整個“油立方”建筑的寓意恰恰就是“地下儲油巖層”。原油鉆井、神秘的石油行業也通過這座“油立方”的展示,與人們拉近了距離。
石油館的承辦方分別是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家央企。去年,它們的命運也因金融危機的發生,而有各自不同的故事。
中石油去年的表現相比2007年巔峰時期很不一樣,原因當然是因為原油價格的重挫。
從2008年年中近150美元/桶的原油價,再到30美元/桶的地板價,可想而知這家側重于上游原油開采勘探企業所面臨的壓力之大。
不過,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出臺,讓原先叫苦連天的中石油煉油廠不再入不敷出了,反而是大賺了一筆。而且,中石油的銷售業務團隊不遺余力地開拓各級市場,從而在成品油需求并不好的2009年賣出了10125.3萬噸的成品油,同比上升了12%。
新機制的到來,讓擁有鎮海、茂名、上海石化、青島等幾個大型煉廠的中石化更加喜上眉梢,煉油這一中石化的核心業務在去年大獲全勝。旗下子公司——600028,股吧)實現了凈利潤612億元的好成績,同比強勁上揚了115.5%。值得欣慰的是,估計今年中國石化的煉油、原油以及化工業務都會齊頭并進,可想而知其收入和凈利潤都不會差到哪里去。
另一家成立于1982年的國家級石油公司——中海油,和龐大的中石油、中石化很不一樣,其公司內部人員較少(注冊員工5.2萬人),涉及產業也不算太多,主要是海上石油勘探、化工、天然氣等。當然,去年中海油集團下屬控股公司中國海油也因原油價格影響,致使凈利潤下滑了33%,不過今年原油價格的快速回升,也將會讓企業的經營狀況好轉不少。
盡管三家公司去年都有不同的表現,但三家企業已融為“一個整體”,呈現給觀眾一個講述石油產業發展及現狀的石油館。在該館中,一些意想不到的石油產品也將讓人覺得很新奇,如“神舟七號”、空客A380、防彈衣、碳纖維羽毛球拍等等。展覽館里還有一個名為“油寶寶”的吉祥物,它既能體現石油資源的來之不易,也表現了中國石油石化工業的蓬勃向上、不斷成長和進取的形象。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