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科技廳委托中科院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完成的青海省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方案研究報告日前通過青海省科技廳驗收。此舉標志著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的調查與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據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吳能友介紹,該項目總結了美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多年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現狀和啟示,分析了我國多年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的基礎,提出了我國進行多年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研究面臨的關鍵問題。
去年10月,國土資源部曾發布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發現可燃冰消息。青海發現了可燃冰,這是中國繼加拿大、美國之后,在陸域上通過國家計劃鉆探發現可燃冰的第三個國家,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據初步估算,青海蘊藏的可燃冰遠景資源量至少有350億噸油當量。可燃冰的發現,為青海又增添了一抹亮色。
青海發現的陸域可燃冰埋藏淺,并且這里的凍土層厚度約為100米左右,較海域可燃冰更容易開采,這為可燃冰的試開發研究帶來了有利條件。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進行試探性開采,可為摸索實踐開發經驗提供科研平臺。
專家認為,可燃冰是后石油時代的重要替代能源。此次發現和隨后的研究利用,是國家21世紀新能源勘探工作所取得的重大突破,這項成果對我國擴大新的清潔能源領域,加強能源戰略儲備、促進能源多樣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這項重大勘探發現,再一次奠定了青海省作為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儲備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