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能源路程規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新技術的蓬勃興起,全球化學工業繼續向深加工方向發展。尋找替代型的新能源更是成為各大化工企業的新發展生存點。不難看出在低碳主流發展的潮流時代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新興產業是必然的。因此新能源產業當即下速迅能為當下熱門話題。
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中國重申力爭到2020年使非化石能源占到一次能源消費量的15%。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重點提及了新能源的發展。根據國際機構的調查,中國已經超過德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第二大國。在日益升溫的新能源發展浪潮中,受到一些大型石油、石化企業的青睞。
世界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氣生產商埃克森美孚公司對流于能源的展望也是非常重視的。在2010年3月31日,該公司發布了2005至2030年的能源展望,預測至2030年,發電領域將是全球能源需求增長最多的領域,亞太是能源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亞太區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將近20%,同時風電的增速會非常快。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蘇玲并且透露,該公司正在和中國汽車生產商合作開發鋰離子電池技術,以及車載氫燃料電池,后者可將能效最高提高80%。
同時,我國也發布了非石化能源的規劃。4月15日,我國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向媒體透露了我國非化石能源的發展路線。按照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15%的目標規劃,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的裝機目標將有不同比例的增長。其中,生物質能裝機需要從目前的164萬千瓦上升到4000萬千瓦;光伏發電是唯一不受資源、地域、電網送出能力和建設規模限制的能源,發展潛力較大。
以我國山西省為例。山西省也在重點推進風電、太陽能、煤層氣、醇醚燃料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尤其是山西聚集了一批國內醇醚燃料行業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在甲醇與石油燃料摻燒領域擁有領先的技術成果和配制工藝,建有萬噸級燃料儲存庫和現代化甲醇燃料調配中心,醇醚燃料推廣走在全國前列。此外,到2020年,山西省將建成19個風力發電場,總裝機容量230萬千瓦,年發電46億千瓦時,使風力發電規模化、商業化運營。在煤層氣的開發和利用方面,山西也領先一步。
在各地發展新能源的規劃中,不難看出石化行業的機遇。在煤層氣、生物燃料等領域,石化行業擁有技術、應用等基礎和優勢,可以參與開發與應用;在太陽能、風能、核電等產業的發展中,石化產業是其設備材料的主要提供者。業內人士也一致認為,石化行業要把握先機,加快形成新能源產業規模和開發先進技術,同時大力研發為太陽能、風能等產業配套的產品,以搶占新能源發展的制高點。
國家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新興產業,對于石油和化工企業來說,既是歷史性機遇,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從市場需求方面看,國內石化產品缺口很大,需要大量進口,石化企業也是從不同的利益角度看這個問題。有業內人士預計在今后50年間化石燃料仍將是世界的主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