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苯胺市場延續4月份漲勢,國內主流成交價升至11700~12000元(噸價,下同),月漲幅6%,1~4月份累計漲幅達17%以上。隨著原料市場震蕩,企業開工率提升以及下游企業高位抵制等消極因素的影響,行情熱點降溫,利好減弱。上周末,貨緊價揚現象緩解,市場回歸理性,成交量短期小幅萎縮。專家提醒:后市或將步入調整期,謹防行情大起大落。
4月份,國際純苯受資源減少支撐,FOB韓國價突破1010美元;國內純苯也延續了3月份漲勢,高端漲至8200元,漲幅5%。另一主要原料濃硝酸也出現了8%以上的漲幅,促使苯胺成本繼續加大,價格平穩上調。
生產方面,據不完全統計,由于4月份國內眾多企業檢修,國內裝置綜合開工率不足70%。如江蘇梅蘭、江蘇揚農、泰興新浦、山東華鴻等企業均停車檢修降低了產量,另外苯胺大戶山西天脊、吉林康乃爾等企業也處于低負荷運行,甚至部分企業仍停車至今,形成了區域間的供貨緊張,貨緊價揚局面自3月份后得以延續。市場可供貨源不足是此次行情上漲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下游MDI、染料、助劑等企業受市場行情回暖影響,產品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調,基本順利消化了苯胺漲價的空間。同時企業也穩步加大了原料的采購力度。另據海關統計顯示,國內第一季度苯胺進口量已超過2.6萬噸,且4月份仍在增長,充分說明國內苯胺下游企業開工率的提高,因此行情持續上漲也屬市場規律的正常反應。
然而到了5月初,受國內產量放大、港口庫存增多等利空因素影響,純苯廠家及供應商出貨意向明顯。雖然中石化掛牌價仍在8000元,但市場成交價已降至7800元左右,甚至更低,形成了對苯胺市場的調整壓力。
另外,5月份后國內生產企業檢修基本結束,產量增長已成事實。預計產量將比4月份增長10%,可以緩解貨源偏緊的局面。由于年初以來苯胺市場的連續上漲,上漲步伐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提升,同比增幅超過了19%,利潤空間也逐步增大,這也給苯胺生產企業加大開工提供了動力。產量一旦超過市場有效需求量或潛在需求量,行情回歸將成為必然結果。
據了解,近期下游助劑企業對苯胺的價格傳導出現不暢,高位成交價格走軟,并且降低了采購量。另外作為一大苯胺消費行業MDI市場近期也出現小幅走軟跡象,并且國家出臺房地產業的調控措施對建筑市場形成利空,繼而連鎖對上游MDI、苯胺造成潛在利空影響,這也是近來苯胺市場高位成交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前金融宏觀政策有所收緊,原料市場出現震蕩,下游觀望氣氛增強,苯胺市場面臨諸多市場壓力。但苯胺行業經過了近些年來的行業協調和整頓,市場已進入到相對規范的可控范圍之內,下游中長期需求持續增長的勢頭仍未改變。短期內的利空利好因素并存,近期有可能出現頻繁震蕩現象。產能只要不出現突然性的大幅釋放,仍可避免市場大起大落現象的發生。為此,企業要正確面對市場調整過程,加強上下游的協調溝通,有序調整價格;適時協調地區間供貨量,避免區域供需失調造成南北方價格差價過大;做好內部生產協調,控制開工率,平穩過渡調整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