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乎是個傳奇的故事,一個從事紡織產業三十余年的老企業,在2年多的時間里,一躍成為了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閃耀新軍,其聚光產品轉換率甚至超過了一江之隔的無錫尚德一倍還多。
這就是江蘇白兔科創新能源公司,2009年,集團銷售收入達2.19億元,上繳稅收1346萬元,被當地政府稱贊為“調結構、促轉型”的典范。
危機轉型,其實并不像所說的如此容易。由于過去紡織產業的成倍擴張,以及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內部廝殺幾近慘烈。銷售不錯,利潤很少,成了紡織行業的真實寫照。
改變從公司的柬埔寨一行開始,為了吸引外資,柬埔寨開出的條件相當優惠,加上當地低廉的勞動力市場,公司副總經理毛占春坦言,確實很心動。然而,致命的問題出現了,還停留在木炭發電基礎上的柬埔寨,根本無法滿足白兔集團紡織用電的需求。
太陽能光伏發電有市場,不但可以調優企業結構,為企業海外拓展做準備,而且,高科技的新能源產業也是國家鼓勵扶持的對象,于是2007年下半年,江蘇白兔科創新能源公司正式成立。
從傳統紡織到太陽能光伏產業,毛占春說最要感謝的就是張耀明院士幫助,主攻高倍聚光光伏發電模組(HCPV)的選擇,使得企業一開始就站在了產業的高端。請專家,談合作,搞研發,短短的兩年時間,企業就擁有專利10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
白兔科創聚光產品轉換率已經達到了38%,僅憑這一點,年輕的白兔科創就足以讓眾多太陽能光伏前輩們側目。公司去年又投資1500萬元研發制造太陽能高倍聚光光伏追日發電站,并與東南大學合作成立了“江蘇省企業院士工作站”,這無疑都給公司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的技術支撐。
2008年,公司加入全球HCPV聯盟,成為國內唯一成員。毛占春說,通過與國際一流品牌的直接對話,可以更為準確的把握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的趨勢,能夠將科技研發與市場的需求對接的更為緊密,而這一切,都將促進企業乃至整個產業的發展進程。
將光伏發電的成本降至1元/度,讓太陽能走進百姓的生活,這一天也許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