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企業與區域創新機構(SMRJ)近期面向中國企業開展了“日本制紡織品對中國出口狀況的調查”。在中國全國范圍內針對進口企業展開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收集整理市場信息,作為2009年度信息收集、市場調研工作中的重點。為了使該項調研更好地實施,日本中小企業與區域創新機構還設置了專業評審委員會。
本次問卷的調查對象是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一些高級品牌服裝生產企業。在回收的221份有效問卷中,女裝企業占139家,男裝企業為85家,休閑裝企業31家,運動服裝生產企業20家,童裝企業16家,內衣企業12家,其他產品生產企業6家。
問卷調查的統計方式以定位分析、交易條件、品質、設計等為主要指標。調查內容圍繞日本、歐洲、中國等不同產地面料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分析,具體調查問題包括:中國服裝企業使用過的面料產地和占比;使用面料的單價;面料訂單的最小訂貨量;產品品牌形象;產品所針對消費者的特征;使用面料的種類等等。通過這些調查問題,總結分析出符合中國企業需求和廣受歡迎的面料特點。
訂單數量與價格的關聯
調查結果表明,除個別特殊產品外,中國企業選用的春夏用面料的稅后價格約為100元/米以內。其中,產品價格最為集中的區域為80元/米。由此推算,由日本出口時的FOB到岸價格在1000日元/米以內(進口稅+增值稅的稅率為29%~33%)。調查顯示,銷路最為看好的是價格在800日元以下的面料產品,而價格在800日元以上的產品從整體銷量的占比上分析,處于弱勢。生產周期在30天以內的產品比較受市場歡迎。此外,訂單的每單數量與價格關聯性較強,春夏用面料的價格在800日元以內的產品,最少可達到300米起訂數量。
強化品質是贏得市場的關鍵
在實施問卷調查的同時,日本中小企業與區域創新機構還與52名業內人士進行了問答式談話。報告還就中國服裝市場需求趨向高品質類產品、對面料產地是否有特別的需求取向、日本面料的品質在中國服裝行業內得到的認知與認同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同時,報告中還指出了日本面料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需要面對的一些問題。具體包括:在保證產品企劃、品質的情況下,如何在遵循中國市場的產品生產、運轉、流通周期,了解中國市場對流行元素的嗜好取向的前提下完成產品企劃與開發?在充分考慮到中國市場可以承受的產品價格的情況下,如何壓縮生產成本?在對交易方進行嚴格信用管理的同時,與中國服裝企業交易時,怎樣才能做到根據客戶的情況在交易過程中適當的提供一些便利?報告指出,經過成本環節的嚴格控制與管理,對于一些日本暢銷品或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其成本與“中國制造”不會有太大差異,因此保證日本品質是贏得市場的唯一捷徑。分析認為,如果這些問題得到解決,日本產面料在中國市場上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尋求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根據調查結果,報告中還就如何與中國業界加強交流方面,對日本企業提出一些建議。具體包括:日本生產商加強向業內發送和傳遞各種行業信息;加強日本制造業產地與時尚流行趨勢之間的互動性與關聯,在中國服裝生產基地舉行各種說明會和專業講座;在中國重要的大型交易會、展會等活動會場以及面料集散地等,增設日本產面料的信息發布機構;舉辦由中國設計師參與、使用日本產面料的服裝設計大賽;舉辦日本面料生產商與中國服裝生產企業之間的交流活動;舉辦有益于增強中日兩國在設計領域互動交流合作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