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推動功能紡織品發展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功能性紡織品開發就呈現出持續高漲的態勢。專家認為,這種持續高漲的開發熱情來自兩方面的推動力:一是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具有某種特殊功能的紡織產品需求不斷增加,促使一部分紡織生產企業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究開發功能性紡織品,以滿足這種消費需求;二是企業在通過對花型、組織結構、新型織染工藝的創新來開發新型紡織品之外,還在尋找新的增長點,關注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就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納米技術給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北京服裝學院專家介紹說,納米技術的優勢在于不會產生大量的廢料。近年來,應用納米技術的功能性紡織品應運而生,如防水、防污、透濕的功能性服裝,發射遠紅外線的保健服,防彈服,以及具有防紫外線、抗菌、阻燃、抗靜電等功能的紡織品。
東華大學的專家介紹了采用電紡絲制造納米纖維的最新成果。該技術工藝簡單、操控方便,不僅是一種簡易的納米纖維制造技術,更主要的是該技術還能在微觀尺度下,對纖維結構進行控制,對纖維內部功能材料組分的組成或配比進行調整。此技術為開發新型納米纖維提供了新的支持。
近年來,隨著電紡絲技術的不斷發展,具有特殊結構的納米纖維材料,尤其是具有扭曲螺旋結構的納米纖維受到人們的青睞。這種纖維形貌呈現多樣化,廣泛應用于微電子器件、高級光學材料和藥物傳輸等領域。北京服裝學院的專家對此類纖維的制造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成功制備了具有扭曲螺旋結構的雙組分納米纖維。
天津工業大學在微濾膜及反滲透膜技術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該技術在污水處理、海水淡化及物質提純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綠色成新型功能纖維主題
隨著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生態紡織品理念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綠色紡織品也成為消費的熱點,在現有資源普遍匱乏的今天,開發新型天然纖維已經成為科技工作者不斷努力的方向。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所的科技人員把目光瞄準了菠蘿,開發出了菠蘿葉纖維。據介紹,我國有豐富的菠蘿葉纖維資源,然而大量的菠蘿葉卻被當廢物棄用,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研究表明,菠蘿葉纖維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目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所已經研制開發出天然菠蘿葉纖維襪子、毛巾、內衣褲、毛巾、涼席等產品,并已進入市場。據該所技術人員介紹,菠蘿葉纖維既可純紡,也可與棉、麻及合成纖維混紡。專家說,開發菠蘿葉纖維及其紡織品,不僅有利于提高菠蘿產業的產業鏈價值,也有利于紡織業調整產品結構,滿足人們環保和健康的要求,而且具有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