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世博齊走低碳之路 苦煞塑料業
2010-6-1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聚烯烴
進入六月,相信除了南非世界杯外,最讓中國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五月初開辦的世博會,從每天的入園人數來看,無疑只能用“熱火朝天”四個字來形容,但似乎應景了世博會低碳生活的主題,聚烯烴市場也從五月開始的那天起步入了“寒冬臘月”的季節。
這其中當然只能說是一個巧合,事實上從春節后開始,市場便一度處于僵持態勢,而歐洲債務危機的不斷演化,使線性期貨價格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內兩度跌停,國產聚乙烯除高壓以外,多數牌號紛紛跌破萬元大關,部分線性、低壓價格更是在9000元/噸上下徘徊,市場看空情緒彌漫。
如果是因為這個契機的話,那讓我們來探究一下這兩次線性期貨價格跌停的源頭究竟何在。
相信即使是非業界人士也會振振有詞的說都是歐洲債務危機惹得禍,這確實不假,歐盟部分國家經濟層面確實高債累累,但從最近一次跌停的源頭來看,卻讓不少受牽連的人感到憋氣——匈牙利,一個都不屬于歐元區的國家,冒冒失失的告訴世界他們將成為下一個“希臘”,豈不讓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且不說其經濟狀況是否如此惡劣,光從GDP貢獻度來看也對歐盟經濟造成不了多大影響,何況這番言論也只會加劇匈牙利國內人民自身的恐慌情緒。在得不到任何好處的情況下,讓人不禁臆想其背后是否還有其他目的的存在。無論真相是什么,大宗商品市場確實都硬生生的跌停了,但從線性期貨跌停的原因來看,小編認為可以從現貨市場去分析一二。
事實上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后,雖然全球經濟數據有逐步好轉的復蘇跡象,尤其是對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而言,但多數也得益于09年國家出臺的大量擴大內需利好政策以及大批救市資金入市。2010年伴隨CPI指數的不斷攀高,為防止經濟發展過熱,國家又不得不采取一定的貨幣緊縮政策,來防止泡沫經濟的過熱增長。但對實體經濟而言,制造業工廠卻還并未達到預期的復蘇階段,尤其是在發生富士康和本田事件以后,或許也從另一程度上象征著中國低成本勞動力的終結,包括像春節那時部分地區用工難的問題也可以歸納其中。人力成本上升無疑已成為一個既定事實,中國制造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可能失去了過去那樣低價的優勢競爭力。部分下游工廠在失去利好政策和利潤大幅縮減的情況下,反映今年訂單減少應該說也在情理之中。
在下游需求始終未能跟進的情況下,供需矛盾突出再次成為聚烯烴市場下滑的硬傷。本來為提升與中東地區低成本進口料的競爭,擴大國內產能也是無可厚非。可是從目前各套新裝置所產的牌號來看,性能、用途與老牌號幾乎所差無幾,這無疑加大了供應過剩的惡化情況,在下游生產裝置工藝未能對新牌號熟悉的情況下,新品為盡快被下游所接受而或多或少的采取了促銷入市手段,從而在一個下跌行情中,拖累了其他相同級別牌號;而從上游成本而言,國產料仍與中東進口料存在一定價差,未能達到本身預期的目標。這些無疑是造成了今年市場一度萎靡氣氛的主因。
市場的蕭條讓一些本身投機搬磚的貿易商缺乏足夠的生存空間,而部分本身靠低價競爭的下游工廠也由于原料價格的波動風險,利潤空間縮小等因素,選擇了其他的投資方式。這其中,線性期貨貌似受到越來越多市場人士的追捧,尤其是在現貨市場處于低迷的情況下,短期投資回報和套期保值交易的功能無疑是受到青瞇的主要原因。這樣也就可以解釋,在市場一致看空的情況下,期貨做空占據了主導位置,導致經濟層面稍有風吹草動,對應即會出現期貨價格跌停的現象。
至于后市聚烯烴市場走勢如何,小編認為也不一定需要過于悲觀。一方面,雖然從2010年1月至今塑料期貨價格已經下跌了近30%,但原油價格目前始終維持在70-75美元/桶之間,美國自身失業率較大以及其國內的自身醫改方案預計美元指數將會止步90,對原油價格來說可謂一大有利支撐。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塑料價格已經處于一個相對低位,逼近石化企業成本區域,這樣能夠在底部獲得部分支撐,加上中油石化企業夏季的檢修計劃,預計行情繼續大幅下滑的空間仍然有限。至于歐洲債務危機能否順利解決,小編相信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讓我們擺正心態,拭目以待吧。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