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聚氨酯 (PU)投資重點逐漸由歐美向中國轉移,我國PU產業區域分布的格局已逐漸明朗;展望未來,汽車工業、高速鐵路、建筑節能、新能源等領域將成為PU行業快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
亮點1:全球PU產品最大消費市場
得益于我國豐富的勞動力、科技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目前國內PU產品消費結構中合成革漿料、鞋底原液、氨綸和涂料占有較大比重,其產品產量、消費量、外貿出口量均居全球第一。2009年我國PU產品消費量500萬t,2012~2015年我國將成為全球PU主要消費市場。
亮點2:全球PU原材料產能、產量增長最快地區之一
2009年我國MDI產能達到114萬t/a,隨著寧波萬華30萬t/a、煙臺萬華30萬t/a、巴斯夫重慶40萬t/a、葫蘆島聚氨酯產業基地16萬t/a、日本聚氨酯5萬t/a以及甘肅銀光10萬t/a的MDI生產裝置陸續投產,到2012年我國MDI總產能將達到245萬t/a;2009年我國TDI產能35萬t/a,隨著上海聯恒8萬t/a、上海拜耳材料科技30萬t/a、甘肅銀光5萬t/a、滄州大化10萬t/a、葫蘆島聚氨酯產業基地5萬t/a、藍星化工5萬t/a、煙臺巨力5萬t/a以及福建5萬t/a裝置的陸續投產,到2012年國內TDI產能將達到105萬t/a。屆時我國將成為全球MDI和TDI產能最大的地區之一。其中,煙臺萬華和寧波萬華到2012年MDI總產能將超過100萬t/a,這無疑將對提高我國PU產業國際競爭力并確保其平穩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國聚醚多元醇(PPG)產能已達到150萬t/a,其中規模較大的企業包括:上海拜耳材料科技(25萬t/a)、上海高橋石化(30萬t/a)、廣州宇田聚氨酯(15萬t/a)、蘇州中化國際聚氨酯(10萬t/a)以及山東藍星東大化工(10萬t/a)。未來幾年,我國還將迎來新一輪PPG擴產高潮,預計到2011年,PPG產能將達到260萬t/a,而國內市場消費量將達150萬t,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
聚四氫呋喃(PTMEG)作為一種高性能聚醚多元醇,在國內80%用于生產氨綸,目前產能約23萬t/a。PTMEG生產技術含量較高,其中低分子量PTMEG技術難度更大,國內大多數生產企業在該領域尚未取得技術突破。
亮點3:全球PU投資重點已由歐美移至中國
全球知名跨國公司如巴斯夫、拜耳、亨斯邁、陶氏化學、英威達、殼牌、美國氣體、邁圖、雅寶、NPU、三井等公司均以獨資或合資形式在中國大陸或香港建立了PU原料、產品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近年來這些跨國公司不斷加大在中國PU領域的投資力度,并將一些國際先進的制造技術首先投放在中國市場,實現本土化生產。
亮點4:區域分布格局將逐漸形成
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目前國內PU產業最發達的地區,50%左右的PU原料及其制品來自于該地區。其中,MDI產能已達到89萬t/a,占全國的82%,到2011年將達到129萬t/a,長三角地區將成為全球MDI產能最大的區域之一。TDI產能為16萬t/a,占國內的50%,到2011年將達到46萬t/a。此外,該區域還擁有5萬t/a三聚體(HDI)和2萬t/a水性PU乳液的生產線。到2012年,該區域PPG產能將達到80萬t/a,占全國的30%。
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國內PU產品外貿最發達的地區,也是PU外資和合資企業最多的地區之一。
以煙臺為中心的環渤海灣地區(包括京津冀魯)目前國內MDI和TDI主要生產地區,也是國內PU產品較為發達的地區之一。隨著煙臺萬華50萬t/aMDI和滄州大化(含黃驊)15萬t/aTDI項目的正式投產以及京津兩地未來PU產業的快速發展,該地區將成為國內PU產業的另一'發動機'。
以葫蘆島為中心的東北地區石化原料基礎雄厚,是目前國內PPG和TDI資源集中地區之一。該區域PU原料和產品種類較多,產能、產量較大,市場廣、化工基礎強,是國內未來PU產業發展的亮點區域。
以蘭州為中心的西北地區主要圍繞甘肅銀光TDI和擬建的MDI等產品為中心,形成相對獨立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下游PU產品產業鏈。
以重慶為中心的西南地區依托國內最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形成的強大化工原料基礎,擬在該區域建設的40萬t/aMDI裝置,以及下游PTMEG和1,4-丁二醇(BDO)項目一旦投產,西南地區將成為我國未來PU產業發展重點區域。
以福建泉州為中心的海西地區目前國內PU鞋業和外貿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該地區可充分利用中國臺灣在PU產品和技術上的優勢,目前福清市正在籌建6萬t/aTDI生產線。
亮點5:建筑節能將成PU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
在我國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已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7.6%。目前我國新開工建筑中95%以上仍屬于高能耗,若不采取有效節能措施,到2020年全國能源將有50%消耗在建筑上。根據建設部制定的建筑節能目標:到2010年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實現節能50%,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新建建筑實現節能65%,我國建筑節能市場潛力巨大。按照中國建筑市場每年新增建筑面積20億m2和對400億m2既有建筑每年以20億m2節能改造計算,今后幾年我國建筑節能每年需PU硬泡保溫材料約200萬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