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企業“外患”幫忙優勝劣汰?
2010-6-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甲醇
縱觀中國近代發展史,“外患”既是遲滯中國發展的最大敵人,也是推動中國發展的強大動力。大到國家運命,小到一個企業,甚至于一個產品,走勢都是一樣。
具體到甲醇企業,面對中東地區低價甲醇的蜂擁而至,國內不少甲醇企業幾乎失去了招架之力,“最低時企業開工率降到30%以下”。這也是在意料之中。國內甲醇行業前幾年的發展,誰看了都為之捏了把汗:一邊已經明顯產能過剩,一邊仍不停地上項目。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不管是媒體呼吁,還是國家發改委下文件,甚至總理點名,這種幾乎是自殺式的狀態卻任誰也攔不住。這下好了,中東甲醇進來了,國內甲醇行業算是徹底清醒了——大會小會都是反省,什么成本不如人、規模不如人、技術不如人,等等等等。既然知道自己的弱點,既然知道現在的市場是相通的,既然知道中東產品早晚要打進來,早干嘛來著?為什么不利用國內市場熱捧而中東產品還沒成氣候的時機,在成本、規模、技術上多下功夫?中東石化業上世紀90年代才發展起來,人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一舉攻下成本、規模、技術關,從中東長途奔波賣到東亞市場還能賺個盆滿缽滿,為什么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我們本土作戰,就地消化還抗不過?說是因為中東的原料便宜,中國的煤資源也不貴呵,資源稅低得可憐,近乎白用!
其實不用找客觀理由。可以說,改革開放以來,只要外國產品一打進來,我們都會慌亂一陣,來一個亂一個。這其中的原因大家心里都明白。國內許多企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外國產品打進來,因為人家是真本事、真競爭、真讓你玩兒完。既如此,也好,那就讓外國產品“幫”我們來優勝劣汰,幫我們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吧!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