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博會上不僅能領略到各國的風土人情,更能讓你置身其中感受到科技帶來的魅力。上周末,由東南商報與浙侖海外旅行社聯合主辦的“商報帶你看世博”活動攜手寧波市涂料與涂裝行業協會的90名會員,走進世博會,現場觀摩涂料行業的最尖端技術。為了讓協會會員能從專業角度深入了解世博會,商報特意向他們推薦了倫敦零碳館、卡塔爾館、中國館等多個能體現涂料科技的展館進行參觀。
倫敦零碳館:利用涂料節能減排
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案例實踐區展現了當前在全球各地已實現的一些城市的先進做法,很多城市案例都傳遞了低碳、綠色、環保的理念。經本報大力推薦,江北一家化工原料公司的負責人吳先生特意去這一展區“取經”。
倫敦零碳館從外表上看非常簡單,不過走進室內,就發現溫度要遠遠低于室外。吳先生馬上向工作人員請教其中的奧秘。原來,零碳館的外墻涂料中加入了一種水性納米保溫隔熱添加劑,一方面可以阻止熱量穿透墻壁,將進入墻體的熱輻射反射出去,另一方面還降低了墻體濕度,防止濕潮破壞保溫層,從而使室內變得“冬暖夏涼”。外墻上還有一層特殊的熒光涂料,使建筑在白天儲存太陽能,晚上則釋放熒光,降低了照明能耗。零碳館通過這些設計理念,為參觀者提供了既環保又舒適的未來生活體驗。
聽了介紹,吳先生感觸頗深:“沒想到熒光涂料還有節能減排的功效,我們也銷售熒光涂料,但現在僅僅應用于生產安全器具、玩具、包裝材料、廣告牌等一些耀眼的商品和物體,希望零碳館的先進技術能盡快推廣,今后我們住的房屋都能用上這種特殊的熒光涂料。”
卡塔爾館:涂料上的一場技術革命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世博會上各色展館外墻運用的涂料在這些專業參觀者看來是一場技術革命。杜先生在鄞州經營一家涂料廠,專做水性涂料,在參觀完卡塔爾館后,他對企業生產經營有了新想法。
卡塔爾館的造型是一座沙漠城堡,為營造出這一效果,必須在彩鋼板的外墻上用涂料噴出凹凸不平的沙丘效果。“我在網上查過這座場館的資料,做出效果的確不容易,代表國內涂料業發展的一大進步,也是涂料行業的驕傲。”杜先生說,傳統的外墻涂料工藝是涂料噴涂在水泥砂漿的膩子上,被牢牢粘結住。而直接在光滑如鏡的彩鋼板上粘結七八毫米厚的涂料,技術難度可想而知。
“中標企業最終研發出彩鋼板專用界面劑和浮雕骨料,再加上表面使用的納米涂料,施工工藝中造型、防水和粘結度等三大難題迎刃而解。”杜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寧波有大小涂料生產企業100多家,但有獨立技術研發車間的企業卻幾乎為零,大部分企業都是購買國外或國內大型企業的配方進行生產加工。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掌握在他人手中,就沒了市場話語權,就要受制于人,寧波的生產企業在做大市場的同時也應該冷靜思考技術研發方面的發展。希望有一天,寧波涂料企業也能在未來的世博會上一展風采。”
中國館:“中國紅”科技含量高
市涂料與涂裝行業協會的90名會員還一起參觀了中國館,其間會員們邊看邊研究,紛紛贊嘆中國館涂料技術高超。一進中國館,不少人并不急于看館內的布置,而是湊進門窗細心研究了起來。承接過杭州灣跨海大橋、寧波繞城高速等大項目的寧波高新區東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員工袁蓉蓉告訴記者,聽說中國館所有的門窗都采用LOM-E玻璃,這些玻璃表層含有能反射熱量的蓄光涂料,可以將陽光轉化為電能并儲存起來,為建筑外墻照明提供能量,她對此很感興趣,這次來一定得仔細瞧瞧。
對中國館外墻的“中國紅”外衣,許多人發出了由衷贊嘆。據場館工作人員介紹,場館采用了由外部4種顏色、內部3種顏色組成的一組“中國紅”。由各種紅色組合而成的“中國紅”外立面板能在白晝陽光折射、夜間燈光投射及不同視覺條件下,形成統一的、具有沉穩、經典視覺效果的紅色。“中國紅”外立面呈現出類似紡織品燈芯絨的機理,能在同一種光線下使顏色層次更豐富,讓“中國紅”在人們的視覺中“活”起來。鄞州盛邦粉末有限公司徐冬明感嘆道:“無論噴涂技術還是色彩調配,中國館都是一流的,是上海世博會中最棒的館!”
寧波企業感受全新理念
市涂料與涂裝行業協會主任郁幸娜告訴記者,世博會不僅是一場嘉年華式的狂歡,也是對全球高端涂料技術和產品的一種集中展示。歷史上,很多新興技術都是借助世博會推廣起來的,而在這次上海世博會上,全球高端涂料技術和產品的利用也是一個極受涂料業關注并值得探討的話題。圍繞世博會所展示的涂料新技術,市場在這方面仍大有潛力可挖。
多家涂料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在參觀結束后表示,從“后世博效應”的趨勢來講,世博場館建設在設計理念上強調“綠色、節能、環保”,直接推動了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中標企業的發展。對于涂料企業刺激最大的并非一種涂料新產品,而是理念。世博推行的低碳理念,將直接“輻射”到更多涂料企業的生產方式上,鼓勵寧波企業往高效低耗的方向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