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的展示大廳,一個大型的地球儀正在轉動,黃色光源不停閃爍,代表著納米技術領先的國家。蘇州工業園生物納米科技發展公司副總經理余翔說,蘇州要做的,就是追趕并超越這些國家。目前,該園區已經引來200多家知名相關企業落戶,并與美國、俄羅斯、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家開展合作,重點發展納米新材料等5大產業。
蘇州全市從事新材料的企業激增,企業開始大量招聘研究新材料科技員和工廠管理員,給出的待遇相當優厚。去年,蘇州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91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4.2%,其中新材料產業是貢獻最大產業之一。
在無錫,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助推無錫全面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后時代。據統計,一季度無錫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52.7億元,其中最大的亮色是新興產業發展加速,新材料產業增幅在兩位數,例如海潤光伏、浚鑫科技同比分別增長439%和138%,興達泡塑新材料產值增幅同比超過六成。
江陰新材料產業園已形成PTA-PET聚酯產業鏈等5條產業鏈,康遠新材料公司研制出高速鐵路超細晶強化型鎂銅接觸線,打破了國外企業的行業壟斷。
全省新材料產業骨干龍頭企業不斷涌現。昆山龍騰光電已成為我國平板顯示器件最主要的生產基地,江陰興澄和江蘇誠德是全國特鋼行業龍頭,江蘇興達是全國最大的鋼簾線研發和生產基地,江陰法爾勝是國內最大的高檔金屬制品和光纖預制棒生產企業,南京久吾陶瓷膜等是國內獨家掌握該領域技術的供應商。
全球新材料產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江蘇各地正招兵買馬,“不惜代價”延攬人才。在揚州,通過海外人才智庫計劃,該市已經將57名海外專家學者招入麾下,其中大部分服務于新興產業。
蘇北有的市將海外高層次人才安家費提高到100萬元,政府和企業按一定比例分擔。無錫推出了“530”計劃,5年內引進30名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該計劃將在包括新材料在內的新興產業領域批量復制“施正榮傳奇”。常州實施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每年投入超億元用于領軍人才的引進和獎勵,僅2009年就引進留學生企業24家。
在江蘇,2009年全省科技經費投入680億元,占全省GDP比重突破2%,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不少新材料企業還獲得了風險資本的青睞,如蘇州工業園區已集聚了29家創投企業,創投資本達到83億元。在投資的撬動下,我省新材料產業不少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五代液晶玻璃基板、有機發光二極管、太陽能級多晶硅、鋰電池電極材料、高速列車用特種材料、新型水泥外加劑等技術都領先全國。全省新材料領域擁有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新材料將改變人們的生活。但有關專家表示,全省材料產業仍面臨高能耗、低附加值和低技術水平產品比重過大等問題,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引導企業科學有序進入新材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