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于未來則不容過于樂觀,紡織行業出口增速三季度或將出現回落。
市場需求動力不具備可持續性,依然是影響紡織行業出口穩步增長的主要隱患。最新的經濟最新經濟調查數據顯示,亞洲、歐洲與美國的制造業擴張速度同步趨緩,全球經濟復蘇動力出現逐漸熄火的跡象。7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公布中國6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1%,較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且為連續第二個月走低,這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正在繼續放慢。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從5月的57.0回落至55.0;全球制造業增長在6月份也再次放緩。
另一方面,紡織原料價格上漲,紡織企業被迫提高產品單價;但是產品單價一旦提高,對外出口量勢必受到影響。隨著5、6月份歐美市場第一批補貨結束,現在紡織企業訂單正在減少;有的海外訂單已經開始轉向印度、孟加拉、越南等低成本國家。
再次,人民幣升值進一步削弱了行業的出口競爭力。央行宣布重啟匯改,增大人民幣匯率彈性之后,人民幣兌美元呈現升值趨勢。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7月1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7755;而匯改實施前一天,6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275,現在匯率上升了逾0.8%。上海一貿易商表示,“原來人民幣購進的貨物,以美金作為出口貨幣,現在成本增加了0.8%;再以美金結算,現在少折算人民幣0.8%。這樣里外里,我們將承受1.6%左右的成本增加。”而在整個行業的出口中,以美元結算的訂單占到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