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三年后,安納達的主營業績終于再次“變臉”
此前被冠于“中報預增王”名號的安納達發布半年報,2010年上半年安納達營業總收入2.5億元,同比增長126.09%;營業利潤1498萬元,同比增長374.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04.60萬元,同比增長13772.50%;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其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207321.62%。
這是目前中報業績增長最多的公司。顯然這張成績單會讓不久前經歷巨虧的安納達的管理層和投資者都松口氣。
業績過山車
用過山車來形容安納達上市三年來的業績表現或許并不為過。
2007年5月30日正式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的安納達,在上市前還有著不錯的成長速度,2005年和2006年其營業利潤均取得超過40%的增長幅度,但公司上市后的表現卻讓投資者大跌眼鏡。
從2007年第三季度開始,安納達便開始了業績變臉之旅,公司當期凈利潤增幅首次出現下降,而真正的業績變臉則發生在公司上市的第二年。
安納達2008年報顯示,當期公司實現營收3.0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則只有-5249.16萬元,同比降幅高達-516.94%。
對于驟然的業績變臉,公司董事會給出的原因是原材料等成本價格上漲導致的毛利率下降,以及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等等。數據顯示安納達當期毛利率同比降幅達到21.94%。
受上述因素影響,安納達的主營業務虧損一直延續到2009年中期,直到當年的第三季度,公司業績才逐漸好轉。
“2008年價格下跌,成本卻在上升,基本上生產越多虧損就越大,導致大部分鈦白粉生產企業都處于半停產狀態,到2009年下半年才恢復到平均80%的開工率。”一位從事鈦白粉銷售的市場人士告訴記者。
澳大利亞TZMI公司給出的數據亦顯示,2009年全球鈦白粉產量僅為540萬噸,比2008年下降11%,較2007年下降14%。
高增長能否延續?
相對于2009年中期不到10萬元的凈利潤,安納達2010年中期業績的巨大增幅或許并不值得自豪。
尤其令前述從事鈦白粉銷售的人士擔憂的是,隨著市場行情的好轉,原來縮小產出的各家公司會逐步釋放全部產能,由此帶來的供應量增加是否會影響到未來的鈦白粉價格走勢。
這種擔憂正在變成現實,盡管國際鈦白粉價格持續在高位運行,但是近期國內鈦白粉市場卻已顯出頹勢,尤其是銳鈦型鈦白粉。前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有些廠家正在考慮轉型做金紅石型鈦白粉來抵擋當下銳鈦型鈦白粉市場的低迷。
安納達主營產品是銳鈦型鈦白粉和金紅石型鈦白粉為主,而在2009年三季度以前,安納達的主營產品還是以銳鈦型為主,該型號產品占公司總營收的90%以上。
“金紅石型鈦白粉是公司主要的募投項目之一,去年下半年才開始逐步投產,所以這個型號占總營收的比例在逐步增加。”安納達副總經理兼董秘瞿友紅告訴本報記者。
令市場人士擔憂的是,鈦白粉行業面臨的風險并非只有產品結構的問題。
據國內某券商化工行業分析師介紹,由于鈦白粉行業屬于高污染高耗能行業,早在2007年7月,該行業的出口退稅政策便遭遇調整,原有13%的出口退稅被取消,這一政策到2010年仍未改變。
受此影響,行業整體出口量大幅減少,但人民幣匯率的上升卻讓進口鈦白粉的價格逐步接近國內市場售價。
除此以外,產能過剩的陰影同樣籠罩在鈦白粉行業頭上。
按10%-15%行業估計鈦白粉市場年平均增長率,到2011年,國內鈦白粉需求量將達到148-185萬噸。與同期將要達到的產能230萬噸相比,將會嚴重過剩。
相對于產能過剩的擔憂,需求不振是另一個困擾整個行業的問題。
“鈦白粉是化工涂料上游主要原材料之一,目前房地產行業調控愈演愈烈,如果政策一直延續,肯定會導致開工率下降,這就無疑會影響到鈦白粉的市場需求。”前述券商分析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