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塑料四廠爆炸發生后的現場
網易探索7月30日報道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本周三發生的燃氣爆炸和化工原料泄漏是一連串安全事故中最新的幾起,顯示出中國在工業安全方面的問題。
官方媒體報導,在南京市人口稠密地段的一家塑料廠發生了丙烯管道爆炸,導致至少12人喪生,工廠外數百人受傷,說明將生產廠安置在人口稠密地區的風險,而這一作法非常普遍。
一名在爆炸中受傷的男子指著塑料廠的方向當天吉林市附近發生水污染事件,化工原料桶流入河內,地方當局切斷當地水源,而這使人們紛紛涌入超市買水,五年前幾乎在同一地點發生了重大化工泄漏事件,當時人們就是這樣做的。
威脅生命和環境的事故每天發生在中國的各種工作場所,其中包括煤礦、煙花廠和港口。中國政府本月公布,今年上半年在工業事故中,平均每天死亡187人。盡管這一數據較2009年上半年明顯下降11%,但這明顯說明在中國工業擴張之際,工作場所的安全令人揪心。
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強調經濟發展,使確保生產場所安全和環境清潔的措施相形見絀。共產黨單獨制定政策,為能起到制衡作用的“企業牛虻”和積極的新聞媒體等力量留下的空間很有限。腐敗和發生在工廠所有者與地方監察機構之間的勾結限制了工人和環境保護法律的執行力度。
可能最大的原因是,對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里的許多人來說,即使是危險的工作也是有吸引力的。
這些環境問題因中國今年雨季雨量特別大而復雜化。吉林市的水污染事件就被歸因于降雨,降雨使化工原料桶流入松花江,這些化工原料是生產炸藥所需的。
據新華社報導,1,000多個總計裝有160,000公斤三甲基一氯硅烷的原料桶被沖入松花江中。三甲基一氯硅烷是一種無色、可燃、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新華社說,三甲基一氯硅烷與水發生作用后,會產生鹽酸。新華社還援引官員的話報導說,如果發現有污染現象,將進行清理。
本月在福建省,紫金礦業說,洪水造成其銅礦廠附近的一個污水池潰塌,污水流入江中造成魚類大量死亡。之后,該公司承認了自身的責任,說公司的失誤也是造成污染的原因之一。
在本月的另外一起事故中,大連的一條輸油管道爆炸后石油發生泄漏,一名消防員在清除油污的過程中喪生。
令風險增大的是,中國城市實施的雜亂的分區規定,有時意味著工廠周邊是密集的住宅。周三發生爆炸的南京第四塑料廠有66幢樓,位于一個工業住宅區,附近有一家家具店和診所,距離市區的省政府大樓和南京市的一個主要公園不遠。
據新華社報導,周三上午發生的爆炸造成多達300人受傷入院治療,市區的五家大醫院急診室人滿為患,血庫告急。死亡人數可能會上升。中央電視臺報導說死亡12人,數十人仍傷勢嚴重。
電視畫面顯示,最初的爆炸破壞了數百英尺之外的一個地區,一輛公共汽車和轎車被燒得只剩下扭曲變形的骨架,磚墻倒塌,窗戶破損。身上血跡斑斑的目擊者說,這個地區就像發生了地震。消防員花了四個小時試圖封堵輸氣管道,橙色的火球從一幢工廠建筑的屋頂中噴出。
中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在一份聲明中說,在工人拆除工廠建筑時,丙烯管道受到破壞。聲明說,火星是一輛轎車的引擎引起的。
中國很多城市計劃將工業區遣址。大部分中國城市被數不清的開發區包圍著,城市規劃人士鼓勵公司搬離市區。工廠廠主常常對此反應積極,以便可以享受低價的土地、更好的交通和資金刺激。不過,這個過程進展可能會很慢。在一個企業向潛在投資者進行宣傳的地方政府網站上,一則通知中說,第四塑料廠稱工廠是1975年開始投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