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產業轉型升級 集約發展謀求共贏
2010-7-7 來源:中國化工網
關鍵詞:氟化工 氟石膏 含氟中間體
我國氟化工始于上世紀50年代后期,經過5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已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布局。目前國內發展成熟的化工園區注重特色定位,突出其核心競爭力,依據產業布局的調整,確保產業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加強對特定國內外廠商的吸引力,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但是,國內也有不少開發園區根本不考慮區域、技術、壞境、人才等綜合因素,為追求短期利潤盲目上項目,此短視行為直接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助長了同行業間的惡性競爭。
當前,氟化工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給國內氟化工產業造成困難和壓力,惡性競爭不斷,產品利潤率低。而氟化工行業多而散的,小而不精的經營現狀,嚴重制約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從氟化工產業鏈來看,隨著產品加工深度的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利潤率是成幾何級數增長的。時下如何擺脫低端產品惡性的循環競爭,提高氟化工產品技術含量向高附加值產品靠攏,優化產業結構是擺在氟化工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進入2010年氟化工行業最為矚目的信息便是螢石開采標準出臺,標準意圖結束有水快流式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刺激氟化工產業升級。此外螢石資源稅的上調以及大宗氟化工產品出口退稅的取消等新政策的出臺,將進一步加速刺激大宗氟化工產品整合、推進氟化工的精細化發展。整體上在國家政策方面,我國已將氟化工產業列為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后期還會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對氟化工產業發展加以規范和扶持,為氟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良好機遇和條件。
縱觀行業內外,面對大環境提供的機遇與挑戰,氟化工企業一方面應向下游深加工,發展產業鏈經濟,轉移經營側重點,增加產品附加值并從中獲利;另一方面,在工業園區發展氟化工企業自身的循環經濟、企業與企業之間“互幫互助”的循環經濟,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以求達到共贏,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在氟化工企業管理中輔之以集約化發展,優化生產要素組合。
企業在生產要素組合方式上應向集約化發展。與粗放式模式相比,集約化發展最主要的特點是要素組合的集結、協調和優化,粗放式組合是“外延擴張”,集約化組合則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為要求的“內涵增長”,而不僅僅是單純的、盲目的擴大產能。以洛陽礦業集團嵩縣非金屬礦業有限公司為例,在2010年9月河南洛陽即將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螢石-氟化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洛陽嵩縣項目推介洽談會”上,洛陽礦業集團嵩縣非金屬礦業有限公司將詳細展示其在當今經濟政策環境下將如何向下游繼續發展氟化工產業。作為嵩縣首家循環經濟產業企業,嵩縣非金屬礦業有限公司在充分利用本地螢石資源的同時,謹記企業環保理念,將選廠和化工廠所產生副產物做為磚廠生產的原材料,氟化氫所產生的氟石膏被制成新型墻體材料,既環保又節約了成本,同時選廠產生的廢水經過處理循環利用,沒有任何廢棄物排放,符合目前國際要求的綠色環保生產。據悉嵩縣非金屬礦業有限公司意圖形成從螢石采選,氟化氫生產,并優選3至5個氟烴工業、氟化鹽、含氟中間體到精細化學品、電子工業用含氟化學品、氟碳涂料等領域的高精尖項目的綜合發展,作為產業基地的龍頭企業,最終建成我國氟化工產業研究、開發、生產的重要基地。力圖在各個環節通過不斷的加強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