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今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新材料的研制和應用。然而開發利用新材料的前提是對新材料本身必須有十分清晰的認識,基礎性研究工作是每個新材料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
對于玄武巖纖維產業來說,礦石原料的篩選、工藝路線的設計與優化、產品質量的穩定與提高、纖維制品深加工的方向與市場定位等等,都必須以對纖維本身的基礎性研究和認識為基礎。然而目前國內企業對于玄武巖纖維的認識,大多仍來自于國外的數據資料,國內開展玄武巖纖維基礎性研究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其數量較少,涉足時間較晚,研究內容大都局限于某一個方面。國家雖然早在2002年就已經將“玄武巖連續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項目列入國家863計劃,但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纖維生產工藝的研制開發,對于纖維本身的基礎性研究工作并未有太多涉及。因此,缺少對玄武巖纖維特性的整體基礎性研究是制約玄武巖纖維產業健康發展的最大問題。
二、政策解讀:機遇與挑戰
2009年12月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上報中辦和國辦的《中科院專家關于發展新資源經濟拉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建議》,受到國家領導人關注,短短一周時間陸續得到李克強副總理和劉延東國務委員的批示。該《建議》將玄武巖纖維生產技術列為新資源技術,以玄武巖為原料生產的玄武巖連續纖維被認為是重要緊缺礦產的替代資源,可用于代替鋼材、鋁合金。另外今年5月27日,工信部下達的中國工業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與以往相比有大幅提高。其中與玄武巖纖維行業相關的鋼鐵、玻璃、化纖等行業均有涉及。因此,玄武巖纖維作為一種新型高性能纖維和一種新資源材料,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然而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常規能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與高能耗沾邊的行業都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限制,征收資源稅也將是早晚的事。因此無論是全電熔爐還是氣電結合熔爐,玄武巖纖維生產工藝還遠未到完善成熟的階段。優化熔爐運行工況、穩定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必須要加快技改的進度。
三、幾點建議
1、不宜盲目引入大量資金進行規模化擴產
全世界連續玄武巖纖維的工業化生產只有20年歷史,尚未在全世界范圍內大量生產。其生產技術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制品和市場也處于前期開發階段。由于前期基礎性研究工作的不足,企業承擔了太多本應屬于高校和研究機構所應承擔的研究任務,而企業所處的位置又決定了這些研究的局限性。作為一個基礎性研究工作尚有不足的新材料項目,社會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和了解,有條件的高校和研究機構應加大對玄武巖纖維特性研究,國家也要多在玄武巖纖維基礎性研究方面給予支持。但考慮到目前的基礎性研究狀態以及所造成的工藝技術裝備的不成熟、制品市場規模有限等因素,建議不要盲目引入大量資金進行規模化擴產。
2、加大對纖維特性的基礎性研究
首先,原料組分與生產工藝、纖維性能之間的關系研究,可在篩選礦石、優化生產環節和工藝參數、降低生產成本、節能降耗等方面提供理論指導;其次,纖維表面狀態研究可作為玄武巖纖維生產用浸潤劑的研發依據;再則,纖維耐熱性能與耐化學腐蝕性能研究、纖維無機硅酸鹽特性分析研究則直接對制品研發方向和市場定位起指導作用。
3、繼續進行工藝探索與改進
參照玻纖生產工藝,全電熔爐在加強自動化控制,穩定產品質量方面具有優勢,因此可嘗試小漏板拉絲和漏板分拉技術,盡量將產品做細做精,往高附加值產品方向發展,爭奪高強玻纖、芳綸等的市場;氣電結合爐則在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方面更有優勢,因此探索多通路和大漏板拉絲工藝,通過技改盡量降低生產成本,往玻璃鋼、道路交通等方向發展,爭奪玻纖、鋼纖維及部分化纖的市場。同時漏板結構、拉絲速度、拉絲工藝線長短距離、絲根冷卻技術、集束浸膠與排線先后順序、后加工生產線等也都要不斷地進行新工藝探索與改進。
四、努力提高產品品質
從原料的篩選與純化、拉絲生產管理、浸潤劑研發、到檢測方法與檢測設備完善,必須逐一環節進行控制。要千方百計穩定產品質量,同時要對產品進行等級劃分、差異化管理,對日常生產數據及時進行積累和跟蹤分析。
(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