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塑料餐盒為何成為治理老大難?
2010-8-1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塑料餐盒
被調查的20家北京飯店中,真正使用有質量保證的一次性餐盒的只有兩家;85%的餐館使用的一次性餐盒有安全隱患;所調查的飯店,沒有一家向供貨的一次性餐盒生產企業索取生產許可證及檢驗報告……8月3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發布的這一消息,令人不安。
今年“3·15”,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將北京兩家使用不合格“打包”餐盒的著名餐館告上了法庭,5月20日原告勝訴,被告被判餐盒價款的十倍賠償。2010年6月1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工信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下發《關于深入開展一次性塑料餐盒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在全國啟動了為期5個月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專項整治行動。
本次專項整治主要針對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行為。據了解,針對一次性塑料餐盒使用環節的監督檢查,在我國尚屬首次。如今,兩個月的企業自查階段已經結束。但就在整治階段“承上啟下”的當口,7月28日至8月2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對北京市海淀區彰化路、正福寺路和藍靛廠南路沿線及周邊共20家餐館進行走訪調查發現,除了北京楚天鴻酒家等5家餐館使用的部分餐盒屬于獲證(QS)企業生產且質量合格的產品外,其余15家餐館使用的12種不同型號的產品雖然獲得了生產許可證,產品上標注有生產許可證編號,但疑似不合格產品。
而且那5家使用了合格產品的餐館,有的也還同時使用疑似不合格產品。所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著名環保專家董金獅如此斷言:“可以說在20家飯店中真正使用質量有保證的只有兩家,合格率只占15%,85%的餐館使用的餐盒有安全隱患。”
按規定,專項整治在8月將進入全面檢查階段。其間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工商、食藥監管部門將分別重點對一次性塑料餐盒生產企業、大型集貿市場和集中配餐單位進行檢查。
企業自查已經結束,但真正使用有質量安全保證餐盒的餐館,不說鳳毛麟角,也是少之又少。這讓人對這場史無前例的專項整治投以更多期待的目光,甚至開始對其最后的效果加以猜想。
基于調查及多年對一次性餐飲具市場狀況的了解,北京市飲食行業協會、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等對此次專項整頓行動提出許多建議,其中包括執法人員應對使用劣質一次性餐飲具的餐館依法進行嚴厲查處;應向餐飲企業索證索票,以便追溯餐盒來源;及時公開整頓行動結果,探索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完善舉報投訴熱線,保證舉報通道暢通等。
據了解,專項整治行動通知中提到,如果消費者發現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可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12365)、工商行政管理(12315)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12320)舉報,相關部門將根據職責依法查處。
一次性餐飲具質量安全問題由來已久,國務院和有關部委曾三番五次出臺文件,各大媒體也多次報道,為何就管不住?在與一次性餐盒打了20年交道、向“毒餐盒”開戰十多年的董金獅看來,“原因很多,但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監管部門互相推諉是毋容置疑的主因。”“但愿這次專項整治能夠見到實效。但愿五個部委真的能管住一個小小的餐盒!”他說。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