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開發區越位招攬化工
除了新亞強、眾鑫集團,中國經濟時報記者8月5日發現開發區內還有吉林奧克化學有限公司、吉林市昌杰硅化學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環通化工有限公司等化工企業。
依照“吉林永吉經濟開發區”被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時的產業定位,這些企業原本不應出現在這里。記者查詢到這一開發區最早成立于1993年,原是永吉縣城東開發區,在1998年被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當時批準的產業定位是:汽車零部件、機械加工、食品加工和新型建材。
但在招商廣告上,開發區突破了產業定位,公布為:“生物醫學科技、汽車汽配機電、農林牧漁、食品飲料化妝品。”并稱:“永吉經濟開發區自成立以來,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對事權進行了最大限度的下放。”
以“化妝品、生物醫學科技”,經濟開發區引進了多家“精細化工”企業,2006年,永吉縣在5年計劃中這樣說到對化工產業的憧憬:“以開發區工業園區為重點,加強有機硅系列產品的開發、研制、生產,加快各種表面活性劑、工業助劑、環保系列化工產品、高分子分離系列產品的生產。大力引進和建設高性能、高附加值精細化工項目,加速精細化工的產業、資本聚集。到2010年,全縣精細化工企業達到20戶以上,年產值達到15億元以上。”
由于永吉地處松花江上游水源地的地理位置,該縣大力發展化工業的舉措引起位于松花江畔的吉林市市民的不滿。
對于該不滿情緒,吉林市發改委副主任劉杰在8月5日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解釋說,按道理永吉經濟開發區內的化工企業確不應該存在,應該布局在吉林市的北部區域,而非現在吉林市南部上游永吉,將其納入化工循環經濟園區更合適,但尷尬的是,目前是省管縣,永吉縣的項目立項,不需要吉林市批準,直接找省里批準就可以。
該經濟開發區實際上為入駐化工企業提供的服務項目之一,是極力排除來自上級環保部門的壓力。
據報道,2006年環保部督查時指出開發區內企業屬“未批先建”,有的企業缺乏環評手續,而督查組成員很快收到開發區官員送來的環評書,批復顯示是兩年前,紅色印章卻油漆未干。
新亞強公司綜合部部長孫洪鈞告訴記者,公司排放很低,污水經專業處理后排往十米外的污水處理廠,空氣排放也一定是達標的。但孤榆樹屯的村民告訴記者,污水處理廠,檢查的時候一定會開,平時就沒人能監督了,幾家化工廠開的時候,空氣中怪味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