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來,粘膠纖維的產品價格和盈利水平大幅上漲,有關公司業績持續上升,行業形勢一片大好。
粘纖是以棉或其它天然纖維為原料生產的纖維素纖維。在12種主要紡織纖維中,粘纖的含濕率最符合人體皮膚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涼爽、透氣、抗靜電、染色絢麗等特性,同時在懸垂性、染色性、功能性方面又超越了棉纖維,滿足了人們對紡織品追求天然和舒適的消費升級需求。
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粘膠纖維已經成為人造紡織纖維的重要品種之一。由于不斷改革生產工藝及設備,進一步改善了纖維性能,并且生產環境保護問題也正得到逐步解決,粘膠纖維在化學纖維中仍將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粘膠纖維量能增長迅猛
在我國,隨著紡紗行業的技術進步以及粘膠行業的科技創新,在紡紗領域粘膠纖維的使用量逐漸加大。
2004年后大量的新增產能使得粘膠纖維價格下降,使行業景氣迅速步入下降周期。2005年下半年本輪粘膠纖維的景氣拐點出現,到2006年初行業進入好轉階段。此后,粘膠長絲在此前限產保價的刺激下,價格上漲,接著粘膠短纖價格也出現持續上漲,粘膠短纖行業進入成長期,粘膠短纖產量持續增加。近年產量增速在15%-25%之間,預計2009-2010年產量復合增長速度將在15%-20%之間。
近年,國內粘膠短纖產能變化與產量變化基本一致,基本上保持每年10-20萬噸的新增產能,粘膠纖維企業集中度明顯提升,市場份額逐漸向龍頭企業集中。2006年國內粘膠短纖產量110萬噸,產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產量達72萬噸,占65.46%。而粘膠長絲產能則主要集中于保定天鵝、吉林化纖、新鄉化纖和宜賓絲麗雅四家企業,其市場份額在60%以上。
2008年,根據中國加入WTO的相關規定,紡織品的出口不再受限,中國紡織品出口恢復快速增長的勢頭。進口保持平穩、出口迅速增長,成為拉動粘膠纖維需求的重要動力。雖然在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的影響,但2009年以來,國內粘膠纖維行業景氣度迅速回升,經營情況大幅改善,粘膠纖維價格持續上漲,其中粘膠短纖表現更是尤為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的統計數據,我國2009年1-12月份粘膠纖維(包括短纖和長絲)產量為151.22萬噸,同比增加14.33%;1-12月份進口粘膠纖維短纖5.22萬噸,出口9.30萬噸;進口長絲0.67萬噸,出口6.95萬噸;新增資源(產量+短纖進口+長絲進口)157.10萬噸,凈增資源140.85萬噸,顯示中國粘膠纖維產業的市場需求較為強勁。
有機構預測,2009-2010年粘膠纖維產量復合增長速度將達到15%-20%。但是,國內的粘膠纖維生產面臨原料供應瓶頸,需大量進口漿粕以滿足需求。2006年,化學漿粕的產量僅為90.1萬噸,而僅粘膠短纖的生產就需要化學漿粕114-121萬噸,存在巨大的供應缺口。
粘膠纖維發展現狀
粘膠纖維行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質優價廉的產品,為國家財政、經濟、出口和就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009年,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增長率達到8.7%,伴隨著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粘膠短纖市場結束了2008年以來持續下跌的局勢,迎來新一輪景氣行情,全年粘膠行業上下游都呈現出上漲的局面。尤其二季度以來,粘膠纖維價格持續上漲,其中粘膠短纖表現尤為明顯。粘膠短纖價格大幅上漲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紡織行業復蘇,下游需求旺盛,內需較為強勢,紡織行業的快速回暖將促進粘膠纖維產品的消費,粘膠纖維價格受到支撐。另一方面,可替代纖維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對粘膠纖維價格有拉動作用。2009/2010年棉花種植面積下降12%,使得棉花產量同比下降10%以上已成定局,2009年國內棉花因供應減少價格大幅上漲,預計棉花價格將平穩上漲。從目前情況來看,粘膠短纖價格有望繼續上漲,行業將維持高景氣度。
2009年,國內紗線錠數繼續快速增加,特別是一些噴氣紡、渦流紡擴容迅速,增加了粘膠短纖的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年全國紗線產量累計為2405.6萬噸,同比增長12.7%,紗線產量的增加拉動了粘膠行業的率先復蘇。
我國是粘膠第一生產大國,目前短纖產能約145萬噸,長絲25萬噸,產能和產量都占全球一半以上,在國內廠商中,行業前3大廠商的短纖產能占行業產能的50%左右,集中度非常高。相對于下游紡織行業而言,國內粘膠企業有一定的定價權,但由于行業的技術和資金壁壘不高,因此定價權并不突出。上市公司中,山東海龍、吉林化纖、新鄉化纖和南京化纖粘膠短纖產能分別達到27萬噸、24萬噸、6.5萬噸、5.5萬噸和3萬噸,所占行業比重分別為18.6%、16.5%、4.5%、3.8%和2.1%,其中山東海龍、吉林化纖、新鄉化纖還具有粘膠長絲生產能力。
目前,因為原料價格高位運行,粘膠企業生產成本高企,而粘膠纖維價格上漲受阻,部分粘膠企業的經營受到一定影響。隨著第二季度紡織旺季的到來,加上國際棉價上漲后東南亞競爭優勢將減弱、訂單將轉移至中國,織造企業開機率會有所提高,將有利于粘膠纖維價格的上漲。可以預見,粘膠行業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會保持穩定、良好的發展態勢,而作為粘膠行業的代表企業,粘膠纖維上市公司在行業的帶動下,也必將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行業盈利及前景預測
粘膠短纖原材料價格近期上漲明顯,行業盈利情況將出現分化。粘膠短纖主要原材料為棉短絨和棉漿粕,2009年9月份以來,棉短絨和棉漿粕價格均出現明顯上漲,對行業盈利有不利影響。
而山東海龍和澳洋科技兩大龍頭企業均自備漿粕生產線,受原材料漲價影響較小,其中山東海龍漿粕產能28萬噸,基本能夠實現自給;澳洋科技擁有漿粕產能8萬噸,自給率低于山東海龍。作為行業內的龍頭,山東海龍還具有技術優勢,目前已經量化生產高濕模量纖維、阻燃纖維等高端產品。上述產品售價遠高于普通粘膠纖維,毛利率較高。另外,山東海龍正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擬募集資金凈額不超過5億元,用于年產4.5萬噸差別化、功能化黃麻漿纖維和年產3萬噸高白、細旦、差別化粘膠短纖項目,以進一步鞏固行業優勢地位。
2009年,除山東海龍外,其它六家公司漲幅相差不大。保定天鵝2009年的毛利率最低,為8.28%,同比漲幅卻最大,達到26.81個百分點。山東海龍毛利率最為穩定,2009年同比僅增長了6.66個百分點。毛利率上升反映了企業化纖業務盈利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粘膠纖維上市公司毛利率全線上升,平均漲幅為13.63個百分點。
2010年,全球棉花供需不平衡,棉花供不應求,棉花價格也隨之高漲,而粘膠短纖做為棉紡行業主要的原料之一,價格也水漲船高。今年以來,企業訂單持續增長,下游需求的增長對粘膠行業產生了明顯的拉動作用。
近日,工信部發布了《粘膠纖維行業準入條件》公告,為促進粘膠纖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減少資源浪費,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準入條件明確提出,改擴建粘膠纖維項目的差別化率要高于30%,并要求新建產能需要有新型替代原料的配套,這將促進新型原料的開發。目前,上市公司中山東海龍利用黃麻開發的麻賽爾纖維,吉林化纖開發的天竹纖維都受到了市場的歡迎,新鄉化纖也有竹纖維生產。
粘膠纖維的發展,行業所面臨的將是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企業要向技術、環保、效益型發展,尤其重視差別化粘膠纖維新品的研究開發,落實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生產。從中長期看,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進程都會推動粘膠纖維的發展。
目前粘膠纖維行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原料供應緊張且價格不斷上漲,產能增加過快,常規品種競爭加劇。不斷開發新的原料,提高纖維的差別化率是粘膠企業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由于天然纖維的發展受限于自然條件、耕地條件、科技創新周期等因素,而合成纖維又受能源、成本、污染等因素的制約,粘膠纖維具有源自天然,回歸天然的特性,必將是未來紡織纖維發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