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煉一體化項目顯現虹吸效應
2010-8-2 來源:中國化工報
關鍵詞:東鑫石油化工 環己酮 純苯 燒堿 LNG 虹吸效應
生意社8月2日訊 “我們所需的純苯、燒堿、LNG三大原料,都可就地通過管道輸送,每噸環己酮成本可節省300元,產品很有競爭力。”7月28日,在福建泉州泉港區東鑫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環己酮項目建設現場,公司總經理蔡漢明對記者說。
去年11月,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建設的福建煉油乙烯一體化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行,由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和埃克森美孚中國石油化工公司、沙特阿美中國有限公司共同投資。伴隨著一體化項目由250萬噸級煉油向400萬噸級煉油、再向1200萬噸級煉油逐級跨越挺進,越來越多的資本競相涌入當地石化行業,正引發出一股投資熱潮。東鑫石油正是看準這一機遇,與相關企業達成原料供應協議,利用設備、建材市場價格低的機遇共同投資這一石化中游產品項目,為下游的己內酰胺、尼龍、高檔溶劑等提供原料。同時,它也是福建省首家掘金福煉一體化項目的民營企業。
總投資385億元的福建煉油乙烯一體化項目全面投產后,每年可生產高品質的成品油746萬噸、塑料原料128萬噸、化纖原料70萬噸等,為其他石化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原料保障。上半年,在泉港區的福煉一體化項目全面投產的帶動下,泉港區石化產業呈井噴式增長態勢,已實現產值295.33億元,增長186.6%。
作為我國東南沿海塑料橡膠制品、化學建材、紡織服裝鞋業企業的主要聚集地,泉州對石化中下游原料的市場需求量巨大,對相關企業形成了極大的吸引力。泉州市政府經濟顧問組組長王文泰對記者表示:“從宏觀層面來講,該項目可以產生1∶5的拉動效應。”
“我們利用一體化項目的丁二烯產品,投資12億元建設丁苯橡膠和順丁橡膠項目,為制鞋、輪胎等產業提供原料。”湄洲灣氯堿公司總經理吳宏對記者表示。明年上半年,年產10萬噸丁苯橡膠和5萬噸順丁橡膠項目建成投產后,公司將實現由基礎化工向精細化工的轉型,年產值可達40億元左右。
在泉港石化工業區,生產FFS(成型—充填—封口)袋用吹塑薄膜的福建泉寧塑膠有限公司10萬噸/年二甲醚等一批石化中下游項目相繼竣工或投產,福煉一體化新增400萬噸/年煉油和20萬噸/年乙烯項目、福建省石化10萬噸/年丁苯橡膠和5萬噸/年順丁橡膠項目、中平能化新增1萬噸/年尼龍66鹽項目、南光輕工新增3000噸/年聚氨酯等項目正在全力推進。此外,圍繞苯—尼龍產業鏈、碳四綜合利用、聚碳酸酯(苯酚丙酮)產業鏈、碳五碳九綜合利用等4條石化中下游產業鏈的招商引資工作正在進行中,20萬噸/年聚氨酯項目、30萬噸/年苯酚丙酮項目相關產業鏈項目也正在抓緊洽談。
泉港區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區域內石化產業鏈的延伸開發優勢已日益凸顯,入駐泉港石化園區的石化及相關企業已近40家,總投資530億元。預計今年全區石化產值將突破500億元大關,石化產業集群效應正在顯現。
在泉港以南,中化集團公司投資100多億元在惠安縣建設1200萬噸中化煉化項目,投產后將帶來500億元以上的年產值。石獅佳龍石化紡纖有限公司的60萬噸/年PTA項目,上與福煉一體化項目緊密銜接,下與當地聚酯、化纖廠家配套,將周邊30千米內的眾多下游聚酯、化纖、織造、印染、成衣企業與大型石化項目緊密聯系,形成了從煉油、化纖原料到紡織、服裝的一條完整產品鏈。
福煉一體化項目對海峽東岸的臺灣石化企業也產生了強大的虹吸效應。記者從泉港經發局獲悉,目前已有超過20個的臺商石化項目在一體化項目帶動下落戶泉港石化工業區。此外,臺橡公司意欲大口“吃”進福煉一體化的丁二烯原料,發展丁苯橡膠項目,在泉港建立大型橡膠生產基地。
在福煉一體化項目的引領下,一個輻射半徑達30千米,年產值至少1500億元的產業地圖正在逐漸鋪開。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