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結合原有產業特點,緊緊圍繞立足市場、瞄準高端、壯大規劃、提升層次這一理念,大力發展非金屬新材料產業,逐步形成了星火有機硅、巨石玻纖兩大新型材料產業龍頭,規模凸顯,并形成產業集聚,為九江新型材料產業撐起一片藍天。
藍星星火:燎原之勢
享有“中國有機硅城”美譽的藍星星火工業園項目一期工程于2009年8月9日開工,計劃2011年底竣工投產,二期工程計劃2015年全面竣工。項目建成后,江西星火有機硅廠年產值將突破100億元,永修縣將以年產70萬噸有機硅單體能力成為全球最大的有機硅單體生產基地,園區內產業鏈條基本形成,循環經濟初具規模。
為壯大有機硅產業發展,永修縣舉全縣之力打造有機硅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工業園區。把星火工業園作為“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決戰工業”的主戰場,不遺余力服務和推進項目建設。大手筆做好園區規劃,大幅度加大園區投入,大力度優化園區環境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星火工業園40平方公里控制性詳規已通過專家論證,去年永修縣籌措資金近億元,啟動了星火工業園污水處理廠項目和園區水、電、路和園區美化、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10大工程。今年在去年全面完成10項重點工程基礎上,又多方籌集資金2億元,強力推進新一輪園區基礎設施建設12項重點工程,全面提升了園區承載力。與此同時,星火工業園把延伸有機硅產業鏈作為園區發展的主脈,以大項目帶動大產業、聚集大產業,大力發展下游有機硅材料產業,促使上下游平衡發展,提高產業的上下游一體化程度,一批投資大、產能大的下游產品項目向園區集中,與有機硅產業相關的項目建設紅紅火火,熱浪滾滾,一座“世界硅城”呼之欲出。
巨石玻纖:巨人的氣魄
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是我市的優勢傳統產業,為促進玻璃纖維產業的發展,在資金問題上,政府部門積極為其爭取市、省、國家各級資金。在巨石玻纖“退城進園”后,需要大量資金建設廠房、設備等。在一期工程中,巨石玻纖投資13億多元中,政府積極協調,幫助融資近8.6億元。面對新一輪發展機遇,為做大做強玻纖產業,為了保障巨石用電需求,從廬山區到開發區300多根電線桿在短短一個月內遷移到位,在地方傳為美談。為降低巨石玻纖的燃油成本,由九江天然氣有限公司投資2.3億元建立九江出口加工區天然氣分輸站及配套項目,使企業成功改用管道天然氣,在用氣方面得到有效保證,同時,管道天然氣在生產中的運用大幅度減少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達到清潔生產。6月22日,九江天然氣門站順利實現了向九江出口加工區的巨石集團對接通氣,開啟了我省首個工業用戶使用管輸天然氣的新紀元,保證了巨石玻纖瓷窯點火的時間。巨石集團目前已形成了年產17萬噸生產能力。5年內將形成年產35萬噸的生產規模,達產達標后預計年銷售收入24億元以上,利潤5億元,稅收2億元,是我國中部地區規模最大、世界一流的玻璃纖維生產基地。
廬山區:玻纖與復合材料并進
廬山區是全國主要玻纖集散地之一,目前,廬山區各類玻纖企業已發展到近30余家,玻纖產業工人已達1萬多人,去年,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億元,玻纖工業已成為廬山區最具優勢的支柱產業。為扶持玻纖工業在廬山區的快速發展,廬山區政府規劃了一個面積為170公頃的玻纖工業產業園,下發了《關于加快建設新型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的意見》,編制了《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基地發展規劃》,規劃明確了廬山區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中長期產業發展方向和發展布局。依據規劃,玻纖基地各種制品產量達30萬噸,產值達到100億元,投資額約70億元,實現稅收5億元。努力打造成為我國中部地區新型玻纖及復合材料上下游產品研發、生產、供應基地,全國第一個由政府引導和支持的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產品工業園區。目前一期60公頃的開發基本完成,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全部到位,已落戶玻纖及復合材料企業15家,今年1∽7月份,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5億元,上交稅金2000萬元。
為指導、規范、協調推進重大產業和重點企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快速做大工業經濟總量,我市制訂了新材料產業戰略發展目標,在資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加大對新材料企業的扶持力度,計劃在3至5年時間內,將有機硅年產量提升至70萬噸,玻纖達50萬噸,同時加大研發衍生產品,延長產業鏈、研發下游產品,并以此輻射帶動整個九江工業的新型發展,鋪就一條九江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