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看,國際金融危機是對染料行業增長速度的拖累,實質上則是對單純依靠產能擴張的粗放發展模式的沖擊!敝袊玖瞎I協會秘書長田利明在上周舉辦的后危機時期國際染顏料業論壇上表示。從當下染料業的發展情況來看,這一沖擊已經有了實實在在的體現——行業利潤率持續低下。
高附加值產業遭遇低利潤率
據中國染料工業協會理事長王擢介紹,我國染料業的兩個主要品種是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其中,活性染料的利潤率尤低,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企業的純利潤僅為3%~5%。這是因為,活性染料此前出口占30%,近兩年外銷持續下降使國內的產能過剩,進而導致企業間的惡性競爭。眼下,大企業或許還能挺一段時間,中小企業就不好說了。而分散染料的情況雖然要稍好一點,但長期走勢也不容樂觀。
浙江龍盛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項志峰在論壇期間表示,由于利潤率普遍較低,國內染料企業近幾年做得都比較辛苦。作為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染料只有幾個點的利潤是不正常的。這種狀況不僅影響染料業自身的發展,還拖累了上游中間體企業的生產經營與盈利水平,從而使整個產業鏈的資金吃緊,企業正常的安全生產、環境治理等投資難以保障,進而可能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由于上游中間體的生產集中度很高,基本都是幾家企業主導著市場供應,一旦出現事故導致減產或停產,將直接沖擊到染料行業。前一段時間就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一家中間體工廠發生爆炸,原料價格立馬上漲,染料企業隨之陷入被動!拔椰F在最擔心的不是市場的走向,而是染料產業鏈太過脆弱。因為經濟再不景氣,老百姓都是要穿衣服的,而產業鏈出問題的話,則會沖擊全國乃至全球的染料市場。”項志峰表示。
田利明也對這樣的局面感到擔憂。他指出,產品雷同、高端不足和惡性壓價是染料行業利潤率低的主要原因,這種狀況必須改變。染料原本是高附加值、高利潤率、高價格的精細化工產品,在許多化工跨國公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兩年來,染料市場處于產大于銷的局面,導致了同業間的非理性競爭。
強化市場協調謀求合理利益
項志峰表示,作為染料業龍頭的龍盛公司,近幾年曾試著與國內的幾家大型染料企業進行協調,期望能夠改變那種單純打價格戰的狀況,并在初期取得了的一定成效,但最終由于彼此的利益沖突而未能持久。因此,還需要協會從中多做協調,結束無序競爭促進產業進步,同時還要消除下游印染行業在這方面的潛在擔憂。
另有企業代表指出,國內染料市場的競爭往往是以價格為核心,這種狀況對行業發展很不利。染料企業的技術創新、新品開發、節能減排、走出國門等,都需要相應的資金投入,沒有合理的利潤自然難以實現。他建議協會加入甚至主導染料企業間的市場協調,最好是成立專門的協調小組,邀請各方面的專業人員加入,共同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此,田利明明確表示,現在染料的附加值、利潤率和價格都比較低,這種情況肯定是不合理的,需要積極采取行動結束這一局面。行業聯合發展的大方向沒有錯,協會也愿意在其中發揮協調作用。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即不能通過壟斷手法追逐暴利進而影響下游的利益。行業的目標應該是在成本之上、暴利之下,爭取合理的利潤空間。
他表示,染料企業近兩年的日子確實不好過,上半年有些大企業的業績好轉,不是因為行業整體空間得以拓展,而是一些小企業的關停騰出了市場?傮w看來,下游對于染料企業適度提高利潤率,應該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因為染料產品占下游印染業的成本比例較低,在服裝業所占的比例更低。可以說,染料行業具備提高利潤率的基本條件。
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才是根本
王擢提出,要加大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力度,走集團化發展之路,通過行業洗牌實現過剩產能的壓縮與調整;加大中高檔產品的開發力度,通過提升產品檔次拓展利潤空間;企業之間需要多溝通信息,強化協調改變無序競爭的狀況;抓住國際染料市場回暖的機遇,雖然短期來看發達國家尚未走出危機,但前景還是值得期待的。
田利明強調,應加快創建中國染料的世界名牌,確立品牌發展規劃,減少貼牌產品規模。品牌效應可以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近年來國內企業已經比較重視品牌效應,但進展不夠明顯,F在活性染料中有幾種產品成為中國名牌,但數量還遠遠不夠。與占全球60%的產量相比,中國擁有的品牌顯得太少了。
染料作為附加值和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發展前景依然看好,特別是綠色產品、品牌產品的市場需求會持續擴大,要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對于提高利潤率要有信心,有了大家普遍的認同與努力,染料業距離高利潤率時代也就不遠了!碧锢髡f。